
1.必须满足的两大核心条件
持有待售资产的划分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可立即出售:资产处于可直接交易状态,无需重大改造或审批延迟。例如,某房地产公司已签署写字楼出售合同且无法律障碍,可直接交易。
出售极可能发生:企业已签订具法律约束力的购买协议,且预计一年内完成交割。例如,某企业出售子公司股权,协议约定违约金条款防止交易取消。
例外情况:因不可控因素(如政府审批延迟)导致交易超期,但企业已采取补救措施的,仍可保留持有待售分类。
2.不属于持有待售资产的情形
拟报废或结束使用的资产:如设备已使用至经济寿命末期,计划报废而非出售;
暂时停用的资产:如工厂因检修暂停设备,但未来仍计划继续使用。
持有待售资产的主要类型及实务案例
1.固定资产类
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因战略调整或资金回笼需求计划出售。
案例:某汽车厂将一条闲置生产线划为持有待售资产,其账面价值500万元,公允价值480万元,按孰低计量无需计提减值。
2.无形资产类
如专利权、商标权等,因技术迭代或业务转型计划出售。
案例:某科技公司拟出售一项未投入生产的专利技术,已签订协议且预计6个月内完成交易。
3.长期股权投资类
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的投资,因丧失控制权或战略剥离计划出售。
案例:母公司拟出售某子公司60%股权,在董事会批准后需将其整体划为持有待售资产(母公司报表),子公司资产负债在合并报表中单独列示。
4.投资性房地产类
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持有的房产,因市场变化转为出售。
案例:某企业将一栋出租中的商业楼宇转为持有待售资产,停止计提折旧并评估公允价值。
5.其他非流动资产类
如长期应收款、商誉等。例如,某企业因业务重组需处置并购产生的商誉,满足条件后划入持有待售资产。
实务操作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会计处理的特殊规则
停止折旧与摊销:划为持有待售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再计提折旧,避免虚增当期利润。
减值测试与转回:
初始计量时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净额孰低入账,差额计提减值损失;
后续公允价值回升时,可转回减值损失(商誉除外)。
案例:某设备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180万元,出售费用5万元,持有待售资产入账价值175万元,计提25万元减值损失。
2.风险与合规管控
税务差异:持有待售资产停止折旧可能导致税会差异,需调整递延所得税;
流动性误导:若资产最终未出售,需转回原科目并补提折旧,可能引发前期利润虚增风险。
3.报表列示与披露要求
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下单独列示,与“持有待售负债”不得抵销;
附注披露:需说明出售计划、公允价值评估方法及减值损失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