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限长:偿还期限超过1年,常见于3年、5年甚至10年期的借款合同。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为新建生产线向银行申请5年期贷款1亿元,年利率5%。
用途特定:资金通常用于长期资产投资或战略发展,如某制药公司借款3,000万元用于环保设备升级。
利率固定或浮动:合同利率可为固定利率(如5%)或与市场利率挂钩的浮动利率(如LPR+1.5%)。
示例:某新能源企业2024年向银行借入3年期专项贷款8,000万元,用于光伏电站建设,合同约定按季度付息、到期还本。
分类与偿还方式
1.分类标准与实务应用
长期借款按不同维度可分为:
信用借款与担保借款:信用借款依赖企业信用评级(如AAA级企业可获无抵押贷款),担保借款需提供抵押物或第三方保证。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借款:浮动利率借款需关注市场利率波动风险,如某房企借款利率随LPR调整,每半年重定价一次。
分期付息与到期还本付息:分期付息减轻短期现金流压力,到期付息则延迟利息支出。
2.偿还方式与会计影响
定期等额偿还:每期偿还固定本金和利息,如某物流企业分5年等额偿还2亿元贷款,每年偿还4,000万元。
期末大额偿还:前期偿还小额本息,期末集中偿还剩余本金。例如,某建筑企业前4年仅付利息,第5年偿还全部本金1.5亿元。
会计处理规则与科目管理
1.初始确认与利息调整
初始计量: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交易费用计入“长期借款——利息调整”。例如,某企业借款1,000万元,扣除手续费10万元后实际到账99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990万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10万
贷:长期借款——本金1,000万
利息处理: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法分摊,资本化或费用化需结合资产用途。如某企业厂房建设期间利息计入“在建工程”,投产后利息计入“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