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固定资产:实体经营的“基石”
定义:为生产经营持有的有形资产,使用寿命超一年,如厂房、设备、运输工具等。
案例:
物流公司货运卡车(原值300万元,按5年计提折旧);
制造企业生产线设备(原值1,500万元,年折旧率10%)。
计量规则:按历史成本入账,通过折旧分摊价值消耗(如直线法:年折旧额=(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2.无形资产:隐性价值的“软实力”
范围:无实物形态但具经济价值的资产,如专利、商标权、软件著作权。
典型案例:
生物医药公司的新药专利(研发成本200万元,按10年摊销);
科技企业的数据库系统(评估价值800万元)。
特殊处理:研发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条件的资本化(如某软件公司开发支出120万元资本化)。
3.长期股权投资:战略布局的“长期押注”
类型:
对子公司投资(持股>50%,按成本法核算,如汽车厂控股电池企业);
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20%≤持股≤50%,按权益法核算,如某公司持有新能源企业30%股权)。
持有目的:若意图短期出售(如股票交易),则归类为流动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4.在建工程:未来产能的“蓄水池”
定义:未完工的建设项目,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
实例:
高校新建图书馆(投入8,000万元,工程进度70%);
化工企业扩建生产线(投入1.2亿元)。
风险提示:工期拖延可能导致资金沉淀(如某项目超期2年,利息成本增加500万元)。
5.其他非流动资产:特殊长期资源
常见项目:
长期应收款:分期收款销售形成的债权(如工程机械公司3年分期合同);
递延所得税资产:因税会差异形成的未来抵税权益(如预提费用税会差异50万元);
投资性房地产:为赚取租金持有的房产(如房企出租的写字楼)。
行业特性:非流动资产的差异化应用
1.制造业:固定资产主导(占比超70%)
典型配置:生产线设备、厂房(如汽车厂冲压设备价值5亿元)。
管理痛点:设备老化导致净值率下降(案例:某机械厂净值率从85%降至60%,需加速技改)。
2.科技企业:无形资产为核心
特殊场景:
研发支出资本化(如芯片公司晶圆技术开发费2亿元);
数据资产确权(某AI企业用户数据库估值3亿元)。
风险警示:技术迭代引发减值(如某通信企业因5G替代计提专利减值1.5亿元)。
3.基建与公用事业:在建工程占比高
典型案例:
建筑集团承建跨海大桥(在建工程余额20亿元);
地方政府投资的水库项目(非流动资产占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