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工具:汇票、本票、支票(即“三票”)。
特点:
法律效力强:票据签发需符合《票据法》格式要求(如中文大写日期、签章规范);
流通性高:支持背书转让,解决企业账期问题。
细分场景:
汇票:
案例:某汽车厂向零部件供应商开具6个月期银行承兑汇票,供应商可持票向银行贴现融资,提前拿到货款。
支票:
案例:餐饮店用转账支票支付食材款,避免携带现金风险,且银行自动记录交易流水。
本票:
案例:家长使用银行本票支付私立学校学费50万元,即时到账且无需预存资金。
二、银行转账类:点对点的“资金直通车”
核心方式: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
特点:
无实物凭证:全程电子化操作,资金流向可追溯;
适用场景明确:根据交易性质选择对应工具。
细分场景:
汇兑(电汇/信汇):
案例:深圳科技公司通过电汇向北京服务器供应商支付100万元,2小时内到账,合同备注栏注明“2025年度数据中心服务费”。
托收承付:
案例:国有钢铁厂向铁路公司采购焦炭,凭购销合同办理托收承付,银行审核后3日内完成扣款。
委托收款:
案例:物业公司委托银行每月从业主账户扣收水电费,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回单。
三、电子支付类:指尖上的“秒级到账”
核心工具: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数字人民币、POS机刷卡。
特点:
技术驱动:支持实时清算、无感支付;
场景融合:覆盖线上购物、跨境消费、公共交通等。
细分场景:
第三方支付:
案例:消费者通过微信“刷脸支付”购买奶茶,系统实时从绑定银行卡扣款,商家当日收到结算款。
数字人民币:
案例:某市公务员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乘坐地铁,无网络环境下完成离线支付。
POS机支付:
案例:服装店店主通过POS机扫码收款,资金T+1日自动结算至对公账户。
四、国际结算类:跨境贸易的“资金桥梁”
核心工具:信用证、跨境汇兑、区块链支付。
特点:
多币种支持:自动完成购汇、结汇;
风控严格:需符合外汇管理局监管要求。
细分场景:
信用证:
案例:中国出口商凭信用证向巴西买家发货,银行见提单后支付美元货款,规避买家违约风险。
区块链支付:
案例:跨境电商通过区块链平台向欧洲供应商付款,10分钟完成欧元结算,手续费仅为传统方式1/3。
五、特殊行业结算: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适用领域:供应链金融、公共事业、政府采购等。
典型案例:
供应链融资:
案例:某核心企业通过“电子商票+保贴”模式,帮助上游供应商获得低息贷款,缩短账期至30天。
集中收付:
案例:高校通过银校通系统批量代扣学费,10万名学生缴费数据自动对账,差错率低于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