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持有目的的本质区别
生产性生物资产:以长期反复产出农产品或提供劳务为目的,例如果树每年产水果、奶牛持续产奶。这类资产的生命周期长(如果树盛产期可达12年),价值通过折旧逐步分摊至农产品成本中。
存货类消耗性生物资产:以短期出售或一次性收获为目的,如育肥猪、待售林木。其价值在出售或收获时一次性结转,例如肉猪出栏后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2.生命周期与价值转化规律
生产性生物资产:存在“未成熟→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价值呈阶段性波动。例:苹果树种植前3年投入成本(种苗费、抚育费)资本化,挂果后转为成熟资产并计提折旧。
存货:价值随生产周期单向递增,收获后终止生命活动。例:玉米从播种到收获,成本归集后一次性转为农产品存货。
3.资产分类的法定界限
会计准则明确区分三类生物资产:
生产性(如产奶奶牛):长期经营性非流动资产;
消耗性(如肉猪):存货类流动资产;
公益性(如防护林):非收益性资产。
会计处理差异:成本归集与后续计量
1.初始成本归集的分段化规则
生产性生物资产:区分“未成熟”与“成熟”阶段核算。例:某合作社营造苹果树,挂果前累计投入54.5万元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挂果后转入“成熟”科目并开始计提折旧。
存货:成本全程资本化至收获时点。例:自行繁殖的仔猪,饲料费、人工费等35万元直接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出售时结转成本。
2.后续计量的关键差异
折旧计提的强制性:
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后必须计提折旧(例:奶牛按3年直线法折旧),而存货无需折旧,仅需测试跌价准备。
减值处理的不可逆性: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如疫病致种猪贬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可在市价回升时转回。
3.资产转换的特殊性
消耗性生物资产可转为生产性资产,反之亦然:
消耗性→生产性:仔猪留作种猪时,账面成本60,000元从“消耗性生物资产”转入“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消耗性:淘汰奶牛转为育肥畜时,按账面净值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