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用途:生产用(如机床、厂房)和非生产用(如员工食堂设备);
使用情况: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租出及融资租入资产;
所有权归属: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
政府会计分类:房屋及构筑物、设备、文物陈列品等六类。

经济用途分类:核心是区分资产是否直接创造收益
(1)生产用固定资产: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
定义:参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的实物资产,如厂房、机器、运输工具等。
案例:
汽车制造厂的焊接机器人(直接参与车身制造);
物流公司的货运卡车(运输服务核心工具)。
(2)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保障福利或管理需求
定义:不直接参与生产,但支撑企业运营的辅助性资产,如员工宿舍、医务室设备等。
案例:
科技公司总部大楼内的消防系统(保障安全,不直接创收);
纺织厂附属幼儿园的游乐设施(员工福利性资产)。
初级会计易错点:部分考生误将“办公大楼”全部归类为非生产用资产。实际上,若大楼内含生产车间,则车间部分属于生产用资产,需拆分核算。
使用情况与所有权分类:动态反映资产利用状态
(1)使用状态的三级划分
使用中资产:当前参与经营,如奶茶店正在运作的封口机;
未使用资产:已完成购置但尚未投入运营,如新购未拆封的检测仪器;
不需用资产:已闲置且无使用计划,如被淘汰的旧式印刷机。
(2)所有权属性的操作意义
自有资产:企业拥有完全控制权,如全额付款购入的仓库;
租入资产:
经营租赁:短期租用的会议室(不确认资产,仅付租金);
融资租赁:按揭购入的生产设备(虽无所有权,但视同自有资产计提折旧)。
案例对比:
某医院以年付租金租用CT设备(经营租赁,不列入资产负债表);
同一医院通过分期付款购入核磁共振仪(融资租赁,按设备全额确认固定资产)。
政府会计六类法:标准化管理要求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6号》,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为六类:
房屋及构筑物:办公楼、地下管网(例:市政部门的防汛仓库);
设备:通用设备(电脑)与专用设备(消防车);
文物和陈列品:博物馆馆藏青铜器(按名义金额入账);
图书和档案:图书馆采购的学术文献(单价不足标准但大批量计入资产);
家具和用具:办公桌椅、文件柜(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特种动植物:林业局的珍稀苗木(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