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购建固定资产贷款(占比超60%)
定义:用于购置或建造厂房、设备等长期资产。
典型场景:
设备升级:汽车厂贷款5亿元采购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期限7年);
基建投入:物流企业借款3亿元新建仓储中心(期限5年)。
利息处理:建设期利息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如厂房建设利息2,000万计入在建工程)。
2.无形资产开发贷款(科技企业核心)
适用对象: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
案例:
生物医药公司获贷2亿元开发抗癌新药(期限8年,年息3.5%);
政策红利:符合《绿色产业目录》的研发项目可享受财政贴息(如贴息2%)。
3.经营扩张贷款(服务行业为主)
用途:支持业务规模扩大而非资产购置。
实例:
连锁酒店借款1.2亿元收购区域品牌(期限3年);
风险点:若收购标的业绩未达标(如营收增长<15%),可能引发偿债危机。
按来源分类:三类融资渠道解析
1.信用贷款:基于企业资信的融资
核心条件:企业信用评级≥AA级(如央企、上市公司)。
案例:
某电网集团凭AAA评级获10年期贷款50亿元(无抵押,利率3.8%);
利率浮动条款:若评级降至A+,利率自动上浮1.5%。
2.抵押/质押贷款:资产担保型融资
担保类型 | 典型案例 |
---|---|
土地厂房 | 房企以在建工程抵押获贷10亿元 |
设备动产 | 制造厂以生产线质押借款3亿元 |
股权/专利 | 科技公司以核心专利质押获贷8000万元 |
主要类型:
绿色贷款:光伏企业建造电站获贴息贷款(利率较LPR下浮20%);
科技专项贷:芯片企业研发光刻机获5年期免息贷款;
乡村振兴贷:农业企业获10年期低息贷款(财政贴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