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该项目是难点,要求考生掌握其判定逻辑,初级会计考生需结合案例深化理解。
长期战略属性与权益边界:非交易性、非控制性
持有目的:锁定长期协同收益
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套利),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持有期>1年,且以战略协同(如技术合作、供应链保障)为核心目标。
案例:某智能家居企业投资物联网芯片公司10%股权,约定“芯片良品率每提升1%可折价增持0.5%股权”,使研发成本降低2800万元/年。
权益边界:无重大影响
持股比例<20%且不派驻董事(如物流企业持有港口公司8%股权但无决策权)。
排除情形:若持股≥20%或能实质影响经营(如委派董事),则归类为“长期股权投资”,适用权益法核算。
会计隔离性与损益管理机制:价值波动“绝缘”利润表
会计隔离:价值波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避免冲击利润表。
案例:某新能源企业持股生物科技公司15%,年度股权增值3.2亿元全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净利润不受影响。
损益传导的特殊路径
分红收益:被投资方宣告的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如浙江海盐农商行每年分红335万元,提升投资者净利润)。
退出机制:终止确认时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留存收益,永不进入利润表。例如某上市公司出售股权溢价5.7亿元,直接补充资本公积。
风险特征与报表影响:估值挑战与流动性陷阱
动态估值机制:三层输入值依赖
第一层次:活跃市场报价(如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
第三层次:非上市公司股权需采用估值模型(收益法、市场法),参数主观性强。例如某制造业企业因估值偏差率38%,审计调减资产2.7亿元,信用评级从AA降至BBB+。
成本例外:仅当近期信息不足且成本代表最佳估计时(如新入股未满1年),可按成本计量。
流动性风险与报表连锁反应
变现限制:锁定期、质押条款(如影视公司约定“IP热度下降30%自动触发股权回购”)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
净资产侵蚀:某上市公司持有限售股解禁时市价暴跌65%,累计亏损4.3亿元直接侵蚀净资产,触发债务危机。
税会差异陷阱
会计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增值,税法可能要求按年度分红预缴所得税。例如某PE机构因现金流缺口2100万元,被迫折价出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