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债券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如公司债、可转债)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所形成的长期债务​​,需按约定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例如,某新能源车企发行5年期债券融资10亿元(票面利率5%),这笔债务计入“应付债券”科目。​​掌握其定义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通过“发行主体+合同义务”精准识别​​。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债券  核心构成:应付债券的三层内容解析
  ​​1.债券面值:融资的本金基础​​
  ​​定义​​:债券票面标明的金额,即发行人承诺到期偿还的本金。
  ​​案例​​:某芯片企业发行1,000万张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债券面值总额10亿元。
  ​​计量规则​​:按票面金额计入“应付债券——面值”(如发行10亿元债券,面值科目贷方10亿元)。
  ​​2.利息调整:发行溢折价的动态平衡​​
  ​​产生逻辑​​:
  ​​溢价发行​​: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如票面5%,市场利率4%→发行价105元/张);
  ​​折价发行​​: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如票面4%,市场利率5%→发行价98元/张)。
  ​​摊销规则​​:
  按实际利率法分期调整(如折价发行的债券,每年摊销折价增加利息费用)。
  ​​3.应计利息:计提未付的利息负债​​
  ​​计提时点​​: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如月末、年末)计算应付未付利息。
  ​​案例​​:某房企发行债券10亿元(年息6%),半年计提利息3,000万元(10亿×6%÷2)。
  行业应用举例
  ​​重资产行业(制造业/基建)​​:
  依赖大额债券融资(如高铁集团发债50亿元建新线路);
  ​​风险点​​: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如某光伏厂债券融资后产能过剩,偿债困难)。
  ​​科技企业​​:
  偏好可转债(如AI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8亿元,利率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