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奶茶店购入一台价值10万元的制冰机,预计使用5年,残值1万元。若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折旧额为(10万-1万)÷5=1.8万元。这意味着每年1.8万元计入成本,反映制冰机价值的实际消耗。
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该知识点是核心考点,要求考生掌握折旧的本质、方法等。
折旧的本质与成因:价值损耗的系统性补偿
1.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的双重驱动
有形损耗:因物理使用或自然力侵蚀导致的价值下降。
案例:服装厂的缝纫机因每日运转,零件磨损导致精度下降,需通过折旧反映其功能衰减。
无形损耗:因技术迭代或市场变化导致的资产贬值。
案例:企业购入的检测设备因新一代产品上市,旧型号市价骤降30%,需加速计提折旧。
2.配比原则的会计体现
折旧的本质是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支出,按资产服务期间分摊至各期成本:
生产类资产:如食品厂的烘焙设备,折旧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管理类资产:如办公电脑,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初级会计提示:若未计提折旧,会导致前期利润虚高(成本低估),后期利润骤降(更换资产时支出激增)。
折旧的计算方法
1.直线法(年限平均法)
公式: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适用场景:损耗均匀、技术更新慢的资产(如厂房、桌椅)。
案例:学校购入课桌椅(原值5万元,残值0.5万元,使用5年),年折旧额9,000元,每月固定分摊750元。
2.工作量法
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适用场景:使用强度波动大的设备(如货运卡车、工程机械)。
案例:物流公司货车(原值30万元)预计行驶50万公里,单位折旧额0.6元/公里。若本月行驶1万公里,则月折旧额6,000元。
3.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前期多提折旧,后期递减
案例:电子厂设备(原值20万元,使用5年),第一年折旧率40%(8万元),第二年按剩余净值12万元的40%计提(4.8万元)。
年数总和法:按剩余年限比例分摊
案例:同上设备,第一年折旧率5/15×100%=33.3%,折旧额6.66万元。
政策依据:制造业设备可加速折旧(需向税务机关备案),减少前期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