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俗解释:假设乳制品企业2025年6月购入一台巴氏杀菌设备(原值100万元),截至年底累计计提折旧20万元且无减值。该设备在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固定资产80万元(100-20),表示其剩余未损耗的价值。
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固定资产项目是非流动资产的核心构成,要求考生掌握其计量逻辑与报表列报规则。
核心构成要素:原值、折旧与减值的钩稽关系
固定资产项目并非单一数值,而是三类科目的动态平衡结果:
1.固定资产原值:初始投入成本的完整记录
包含内容:
购买价款(如设备采购价80万元);
相关税费(如车辆购置税3.5万元);
资本化后续支出(如厂房扩建新增费用50万元);
其他直接归属成本(如安装调试费5万元)。
排除项:维修费等费用化支出(如设备年检费2万元,计入管理费用)。
2.累计折旧:系统性分摊资产损耗
计提规则:
年限平均法(主流方法):设备按5年折旧,年折旧额=(原值-残值)÷5;
特殊行业:如酸洗设备因腐蚀严重,需用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案例:某食品企业冷库原值500万元,残值率5%,按20年折旧,年折旧额23.75万元(500×95%÷20)。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可逆损耗的补充抵减
触发条件:当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使用价值)<账面净值时计提。
案例:因技术迭代,某印刷厂旧设备净值60万元,但二手市场价格仅40万元,需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不得转回)。
报表列报规则:独立项目与附注披露要求
1.资产负债表中的单列项目
非流动资产首位列示:"固定资产"项目按账面净值填列,不体现折旧及减值细节(需在附注补充)。
对比项目:"在建工程"(尚未完工)与"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置资产)需单独列示。
2.附注披露的核心信息
附注需包含:
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的期初/期末余额;
折旧方法及使用寿命(如设备折旧年限5-10年);
资产抵押情况(如厂房质押借款合同编号)。
3.易错操作案例
错误案例:某企业将新建产线(在建工程80万元)误计入固定资产项目,导致资产虚增、折遗漏提;
正确处理:在建工程完工验收后,方可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