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程是否属于经营性资产,需根据其是否直接参与企业当前或可明确预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判断​​。若在建工程是企业为扩大产能、升级技术而建设的生产性设施(如新建生产线、扩建厂房),且其未来产出已纳入企业收益预测,则属于经营性资产;反之,若为与当前经营无关的长期投资项目(如尚未确定用途的储备土地),则属于非经营性资产。
在建工程属于经营性资产吗?  经营性资产的核心标准:与经营收益的直接关联性
  经营性资产的本质在于其​​直接服务于企业主营业务​​,通过生产、销售或管理活动创造持续收益。判断在建工程的属性需聚焦以下三点:
  ​​持有目的与收益预测的匹配性​​
  经营性资产的核心特征是​​预期收益可量化​​。例如:
  ​​芯片厂新建光刻车间​​: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增营收5亿元,且该收益已纳入企业未来5年现金流预测,则属于经营性资产;
  ​​房企购置未开发地块​​:若尚无具体建设规划或收益测算,仅作为土地储备,则属于非经营性资产。
  ​​资产形态与生产流程的整合度​​
  在建工程需与现有经营体系​​无缝衔接​​:
  ​​正面案例​​:某汽车厂扩建电池生产线,其设备布局与现有总装线直接联动,建成后单车成本可降12%,此类工程属经营性资产;
  ​​反面案例​​:某化工厂新建实验楼仅用于基础科研(非产品开发),无法直接提升当前产能,应归类为非经营性资产。
  ​​政策法规的界定依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评估实务指南:
  “经营性资产需满足:收益预测中已涵盖其相关收入及成本现金流,否则应剥离为非经营性资产”。
  例如,​​政府代建的城市公园​​虽由企业承建,但因不产生企业收益,即使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也不属于经营性资产。
  在建工程的动态属性:从非经营向经营的转化逻辑
  在建工程作为​​过渡性资产​​,其经营性属性的成立需满足特定条件,主要体现在建设阶段与经营目标的关联性上:
  ​​建设内容与当前业务的协同性​​
  ​​改建/技改类项目​​:如水泥厂对原有窑炉进行环保改造,以提高现有产线效率,其支出直接计入经营性资产;
  ​​新建类项目​​:如新能源车企新建电池工厂,若产品已签订长期订单(如供应某车企5年协议),则属经营性资产;若技术路线未定型或市场风险高,则可能被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
  ​​资本化支出的收益覆盖周期​​
  经营性在建工程的成本回收需有​​明确时间表​​:
  ​​案例1​​:物流企业新建智能仓库,预计3年内降低30%分拣成本,收益模型已通过董事会审批,属经营性资产;
  ​​案例2​​:药企研发中心大楼建设,若仅支持早期药物探索(无上市时间表),相关支出不得计入经营性资产。
  ​​终止风险对经营属性的影响​​
  当项目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即使初始定位为经营性资产,也需重新评估:
  例如​​技术淘汰​​:某面板厂在建OLED产线因行业转向Micro-LED技术停建,需转为非经营性资产并计提减值;
  例如​​政策叫停​​:焦化厂扩建项目因环保新政被永久搁置,丧失经营性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