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食品厂新建自动化生产线,已支付工程款500万元(材料费300万+施工费200万),但设备仍在调试中→该500万元计入在建工程;
生产线验收投产后,500万元转入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
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该知识点是核心考点,2要求考生掌握其核算范围与转固规则。
本质特征:未完工资产的财务中转站
在建工程的核心是归集未完工固定资产的成本,具有三大特征:
1.过渡性科目
仅用于核算建造中资产的成本(如厂房、大型设备),完工后需转入固定资产;
排除项:小额设备安装(如奶茶店更换收银系统)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成本归集载体
归集内容包含四类必要支出:
直接材料(如生产线钢材);
施工人工(如建筑工人工资);
工程管理费(如监理费);
资本化利息(建设期贷款利息)。
案例:化工厂自建反应塔,材料费200万元+施工费80万元+贷款利息20万元→在建工程余额300万元。
3.非流动属性
因建造周期通常>1年,列报于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下,区别于“工程物资”(流动资产)。
成本构成范围:哪些支出可计入在建工程?
可资本化的支出需满足“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原则:
1.可计入的支出(资本化)
支出类型 | 案例 |
---|---|
工程直接材料 | 厂房建造用钢筋、水泥 |
施工及安装费 | 支付建筑公司施工费 |
专项借款利息 | 为建设生产线贷款的利息(需满足资本化条件) |
工程间接费用 | 项目管理部工资、监理费 |
日常维护费:如工地临时围栏维修;
试运行收入:生产线调试期间的产品销售收入(冲减工程成本);
非正常损失:因事故导致的工程报废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转固规则与报表影响:完工时点的判定逻辑
1.完工转固的三大条件
实体完工: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如消防验收合格);
功能达标:资产可正常产出合格品(如新生产线试产达标);
成本归集完成:所有必要支出已入账(如结清施工尾款)。
2.暂估转固的特殊处理
若竣工决算未完成但已投入使用,需按暂估价值转固,决算后调整原值但不追溯折旧:
案例:食品厂冷库2025年3月投产但未决算,按预算价800万元暂估转固;6月决算价850万元→补记50万元固定资产,4-6月折旧按新值调整。
3.错误操作的连锁风险
延迟转固:某企业将已投产半年的生产线滞留“在建工程”,少提折旧60万元→虚增利润被税务稽查;
提前转固:工程未验收即转固,多提折旧致成本虚高(如某药厂提前转固设备,年利润低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