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其中,​​书面形式是法定主要形式​​,适用于绝大多数劳动关系;​​口头形式仅限非全日制用工​​(如家政钟点工);而“其他形式”则需符合民法典对合同有效性的要求。
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  书面形式:劳动关系的主流选择
  1.​​传统纸质合同​​
  ​​制造业案例​​:某新能源汽车厂与装配工签订纸质合同,明确岗位、薪酬和工时,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跨境用工案例​​:某自贸区企业与外籍工程师签署中英双语合同,附工作许可证编号,符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要求。
  2.​​电子合同​​
  ​​直播行业案例​​:某MCN机构与主播通过电子签名平台签订合同,条款涵盖直播时长、分成比例及竞业限制,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
  ​​远程办公案例​​:某科技公司向程序员发送PDF版劳动合同,员工通过电子邮件确认,法院认可其法律效力。
  ​​例外情形​​:
  ​​入职登记表替代​​:某化工厂未与员工签合同,但入职登记表包含岗位、薪酬和考勤规则,法院认定其具备劳动合同性质。
  ​​股东会决议​​:某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明确财务总监职责和薪资,虽未单独签合同,仍被判定劳动关系成立。
  口头形式: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通道”
  1.​​合法场景​​
  ​​家政服务​​:钟点工每日工作3小时,口头约定时薪50元,无需缴纳社保,属于合法非全日制用工。
  ​​临时用工​​:某奶茶店旺季招募学生兼职,口头约定按日结算工资,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
  2.​​法律风险​​
  ​​违法案例​​:某建筑公司口头聘用电工全职工作,因未签书面合同,被裁定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
  特殊情形:形式瑕疵的“法律穿透”
  1.​​协议伪装​​
  ​​劳务合同变相用工​​:某物流公司与骑手签订“承揽协议”,但因算法强制管理配送路线,法院穿透认定劳动关系。
  ​​承包协议无效​​:某设计公司将项目转包给个人工作室,但因实际执行考勤和任务分配,被判定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2.​​混合形式​​
  ​​电子+纸质结合​​:某跨境电商与主播先签电子意向书,后补签纸质合同,法院认可双重形式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