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确认需满足合同成立、履约义务明确、交易价格能可靠计量、履约进度可衡量、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条件。
收入是什么  收入大白话解释
  收入就是企业“正经做生意赚的钱”——
  ​日常活动:比如煎饼摊卖煎饼、奶茶店卖奶茶、工厂卖产品;
  ​经济利益流入:收到现金、银行存款、客户打白条(应收账款);
  ​与老板投钱无关:老板自己掏腰包的钱不算收入,卖货赚的钱才算。
  举个煎饼摊的例子:
  老板今天卖了200个煎饼,每个5元,收入1000元(现金+扫码支付);
  顾客老王赊账买了10个煎饼,欠款50元计入应收账款(也是收入);
  但老板自己掏钱买了辆电动车送外卖,这5000元不算收入,只是老板投的钱。
  收入的四大核心特征
  ​1.来源于日常活动(不是横财)​
  必须是企业常规经营产生的,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
  ​正面案例:某手机厂商卖手机收入100亿元;某律所提供法律服务收入5000万元。
  ​反面案例:某公司卖掉闲置厂房赚了2000万元,这属于“利得”,不是收入。
  ​2.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老板的钱变多)​
  ​收入必须增加企业净资产(资产-负债)。
  ​案例:某电商平台销售额1亿元,扣除退货和成本后,净利润2000万元,所有者权益相应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无关(不能自己骗自己)​
  ​老板追加投资、股东增资不算收入。
  ​案例:某创业公司获得天使投资500万元,这笔钱计入实收资本,而非收入。
  ​4.经济利益可计量(钱要能算清楚)​
  收入金额需有明确依据(如合同、发票、市场价)。
  ​案例:某建筑公司按工程进度确认收入,每完工20%确认相应比例款项。
  收入的分类
  ​1.主营业务收入(老本行的钱)​
  ​定义:企业核心业务产生的收入。
  ​案例:
  某汽车厂卖车收入80亿元;
  某医院挂号费和手术费收入10亿元。
  ​2.其他业务收入(副业的钱)​
  ​定义:非核心业务但经常发生的收入。
  ​案例:
  某服装厂出租闲置仓库,年租金收入50万元;
  某钢铁厂卖废钢渣,年收入200万元。
  收入确认的五个步骤
  ​1.合同成立
  双方签字盖章,明确权利义务。
  案例:某软件公司与客户签订100万元系统开发合同。
  ​2.识别履约义务
  拆分合同中的具体服务或商品。
  案例:某手机销售合同包含手机(硬件)、1年保修(服务)、碎屏险(附加产品)。
  ​3.确定交易价格
  包括现金、折扣、返利等。
  案例:某车企“买一送一”促销,总价20万元含两辆车,实际单价按10万元确认收入。
  ​4.分摊交易价格
  按单独售价比例分摊至各履约义务。
  案例:某健身房会员卡(年费3000元含健身+私教),按市场价拆分确认收入。
  ​5.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根据完成度逐步确认。
  案例:某建筑公司盖楼完成30%,确认合同总价30%的收入。
  常见误区与真实案例
  ​1.错把“预收款”当收入
  ​案例:某新能源车企预收客户定金1亿元,未交车前全部计入收入,被审计调整。
  ​2.虚构“阴阳合同”​
  ​案例:某直播公司A合同写100万元(给平台看),B合同实际收200万元(私账),虚增收入被罚款。
  ​3.忽视“退货权”​
  ​案例:某服装电商“双十一”确认收入5亿元,未扣除25%退货率,导致利润虚增1.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