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支​​是《初级会计实务》中企业现金管理的核心规范之一。​​坐支是指企业或单位在收到现金收入后,未按规定存入银行,直接用于支付业务支出的行为​​。通俗地说,这相当于“左手收钱、右手花钱”,绕开了银行监管流程。例如,某超市当日收取顾客现金5万元,未存入银行而直接用于支付供应商货款,即为典型的坐支行为。
坐支是指什么?  坐支的界定与法规要求
  ​​1.核心特征:绕过银行监管的现金流转​​
  ​​操作定义​​:将收入的现金直接用于支出,未通过银行账户完成“收支两条线”分离。
  ​​企业支付现金必须从银行提取或库存现金限额内支出,禁止擅自坐支。
  ​​2.违规判定标准​​
  ​​未履行审批程序​​:未经开户银行批准直接使用收入现金支付费用;
  ​​超范围使用​​:即使银行批准坐支,若超出核定范围或限额仍属违规;
  ​​账务处理缺失​​:未在现金日记账中分别记录收入与支出,导致账实不符。
  ​​3.典型违规案例​​
  ​​案例1:农村集体资金“坐收坐支”​​
  某村委会将土地租金20万元直接用于发放村干部奖金,未存入指定监管账户,最终因违反“村财镇管”制度被追责。
  ​​案例2:石化企业坐支采购款​​
  某石化公司每日收取销售款后,直接从收入中支付采购费用,导致月度坐支金额达35万元,被税务机关查处补税并罚款。
  坐支的典型场景与风险
  ​​1.高频违规场景​​
高频违规场景​​
​场景类型​ ​具体表现​ ​风险等级​
​零售行业​ 门店现金收入直接用于进货或员工工资 ★★★★
​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土地租金直接用于公共设施建设 ★★★☆
​小微企业​ 现金销售款直接支付日常零星费用 ★★★★
  ​​2.四大核心风险​​
  ​​财务信息失真​​:收入与支出混同,导致现金流量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
  ​​税务监管漏洞​​:部分收入未通过银行流转,易被用于隐匿收入、偷逃税款;
  ​​资金安全失控​​:现金滞留企业增加被盗、挪用风险(如某村支书私设账户导致36万元资金去向不明);
  ​​法律处罚风险​​:根据《会计法》第42条,坐支行为可对企业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
  ​​3.实务操作误区​​
  ​​误区1:“未贪不占”即合法​​
  某村干部将集体资金用于修路,虽未私吞,但因未履行审批程序仍被处分,强调“程序合规”与“结果正当”并重。
  ​​误区2:“小额坐支”无需监管​​
  即使单次坐支金额较小,长期累积仍可能突破限额,需严格执行每日现金归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