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减值​​是指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时,企业需将存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变现净值,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其核心逻辑包括:
存货减值是什么  ​​减值测试触发条件​​:
  存货市价持续下跌;
  存货过时、损毁或需求锐减;
  生产成本高于售价。
  ​​计量方法​​:
  存货跌价准备=账面成本−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至完工尚需成本−销售费用
  大白话解读:为什么说它是“库存商品的降价标签”?
  想象一家水果超市的运营场景:
  ​​进货时​​:
  荔枝采购价20元/斤,预期售价30元/斤;
  ​​一周后​​:
  部分荔枝腐烂,剩余品相较好的只能卖15元/斤;
  处理费用需2元/斤(分拣、打折宣传)。
  ​​减值计算​​:
  可变现净值=15元−2元=13元
  每斤计提跌价=20元−13元=7元
  这就相当于给变质的荔枝贴上“降价标签”,避免虚增资产价值。
  分行业减值场景与会计处理
  ​​行业1:服装业过季商品处理​​
  某品牌冬季羽绒服滞销:
  ​​数据对比​​:
  成本价:500元/件;
  季末市价:300元/件(需支付促销费50元/件);
  ​​减值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250元/件
         贷:存货跌价准备250元/件
  ​​税务影响​​:计提的跌价准备不得税前扣除,需做纳税调增。
  ​​行业2:电子产品技术迭代​​
  某手机厂商旧款机型积压:
  ​​减值诱因​​:
  新款上市导致旧款价格暴跌;
  电池老化增加售后成本;
  ​​特殊处理​​:
  可拆卸零件(如摄像头模组)单独评估可变现净值;
  整机与零件分别计提减值。
  ​​行业3:生鲜食品保质期管理​​
  某连锁超市叶菜损耗控制:
  ​​动态监控​​:
  第1天:菠菜成本3元/斤,售价6元;
  第3天:叶片发黄,售价降至2元/斤;
  第5天:腐烂报废,可变现净值归零;
  ​​每日分录​​:
  第3天:
  借:资产减值损失1.5元/斤(3元成本-1.5元可变现净值)
       贷:存货跌价准备1.5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