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配利润:分配完股息、提取完盈余公积后剩下的“自由资金”,可由企业自主决定用途。
举个例子:
一家奶茶店一年赚了50万元,老板决定:
先提取10%(5万元)作为法定盈余公积(相当于“应急备用金”);
再拿出20万元给股东分红;
剩下的25万元暂时不分配,存入公司账户用于明年开分店。
这25万元就是未分配利润,加上5万元的法定盈余公积,总共30万元就是奶茶店的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的“两大使命”——为什么企业要存钱?
应对风险:兜住亏损的“安全网”
案例:某服装厂因疫情亏损100万元,但过去累计了80万元盈余公积和50万元未分配利润。企业可直接用这130万元填补亏损,避免破产。
支持发展:扩张生意的“弹药库”
案例:科技公司用历年积累的2000万元未分配利润研发新产品,省去了向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最终推出爆款产品实现利润翻倍。
留存收益的“生成规则”——钱是怎么存下来的?
强制储蓄:法定盈余公积
规则:企业每年必须从净利润中提取10%作为法定盈余公积,直到累计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后可不再提取。
例子:一家注册资本500万元的工厂,每年净利润100万元,需提取10万元(100万×10%)作为法定盈余公积。当累计达到250万元(500万×50%)时,就不再强制提取。
自愿储蓄:任意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
任意盈余公积:股东可自行决定是否提取(例如为收购竞争对手提前存钱)。
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后的剩余部分自动留存,企业可自由支配。
会计分录示例(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为例):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元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0,000元
留存收益的“使用说明书”——企业怎么花这笔钱?
转增资本:把储备金变成本金
操作:将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扩大企业规模。
限制: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
例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累计300万元。若转增100万元资本,转增后法定盈余公积剩余200万元(仍高于1000万×25%=250万),因此操作合法。
发放股息:没钱分红时的“替代方案”
操作:用盈余公积或未分配利润给股东分红。
案例:某上市公司当年亏损,但用往年留存收益向股东每10股派发1元现金,维持投资者信心。
偿还债务:降低杠杆的“省钱妙招”
案例:房企用50亿元未分配利润提前偿还高息债券,节省利息支出2亿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