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公积​​是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它是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转增资本。对初级会计考生而言,盈余公积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需深入理解掌握。
盈余公积是什么?  盈余公积的分类:法定与任意有何区别?
  盈余公积分为两类:
  ​​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依据​​:按《公司法》规定,公司需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停止提取条件​​:当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案例说明​​: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2024年税后利润100万元。按10%提取1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后,累计盈余公积达260万元(超过注册资本50%),次年可停止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
  ​​提取依据​​:由股东大会自主决议,无强制比例(如天方食品公司曾按税后利润20%提取)。
  ​​核心区别​​:法定盈余公积基于法律强制,任意盈余公积体现企业自主决策权。
  ​​初级会计考试提示​​:两类盈余公积的计提依据和停提条件是高频考点,考生需对比记忆。
  盈余公积的提取规则:流程与计算要点
  ​​计算基数​​
  以“税后利润”为基数,需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亏损可用税前利润弥补,5年后用税后利润)。
  ​​公式​​:提取额=(本年利润总额-弥补亏损-企业所得税)×提取比例。
  ​​会计处理分录​​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典型错误规避​​
  错误:未扣除亏损直接计提。
  正确:某公司2024年利润200万元,需先弥补2020年亏损50万元,再按150万元×10%计提盈余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