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债券是否属于流动负债,取决于其剩余偿还期限:若债券本金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则需重分类至流动负债(列示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否则仍属于非流动负债​​。例如,某芯片企业2023年发行5年期债券10亿元,2025年末该债券剩余2年到期,仍属非流动负债;但若2026年12月编制报表时剩余期限仅3个月,则需重分类至流动负债。​​这一判定是《初级会计实务》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核心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紧扣“365天临界点”规则​​。
应付债券属于流动负债吗  负债分类的核心标准:期限决定流动属性
  ​​1.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法定界限​​
  ​​流动负债​​:需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非流动负债​​:清偿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债务。
  ​​应付债券的初始定位​​:
  发行时约定偿还期>1年(如3年期债券)→​​非流动负债​​。
  ​​2.期限变动的重分类规则​​
  ​​临界点判定​​:以​​资产负债表日​​(如2025年12月31日)为基准:
  剩余期限≤1年→​​重分类为流动负债​​;
  剩余期限>1年→​​保留在非流动负债​​。
  ​​案例对比​​:
  ​​案例1​​:2024年1月发行的3年期债券→2025年末剩余1年到期,​​仍属非流动负债​​(因>365天);
  ​​案例2​​:同一债券至2026年1月→剩余期限30天,​​需重分类至流动负债​​。
  重分类操作:三类实务场景解析
  ​​1.本金到期重分类(最常见场景)​​
  ​​操作规则​​:
  债券本金部分剩余期限≤1年时,需将本金全额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案例​​:
  某房企2023年发行5年期债券8亿元,2027年12月到期→2026年末剩余1年内到期,需重分类。
  ​​2.利息支付的流动负债归属​​
  ​​利息处理独立于本金​​:
  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如半年付息)→无论债券期限,均计入​​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利息”​​;
  ​​案例​​:某制造企业发行3年期债券(半年付息),利息每期计入“应付利息”(流动负债)。
  ​​3.特殊债券的重分类特例​​
  ​​可赎回债券​​:
  若发行方有权提前赎回(如2026年到期的债券可在2025年赎回),且企业计划赎回→赎回部分需提前重分类;
  ​​可转换债券​​:
  持有人行使转股权导致债券减少→转股部分需终止确认,剩余债券按剩余期限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