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支出就像你开奶茶店突然遇到的“破财事”——台风刮坏招牌、被顾客投诉罚款、仓库泡水损失货物……这些钱不是日常经营要花的,而是“天灾人祸”或“突发状况”导致的额外开支。简单说,它和卖奶茶、买原料这些正事无关,属于企业“计划外的倒霉账”。
营业外支出包括哪些内容  举个例子:
  ​​设备报废​​:奶茶店的咖啡机突然起火报废,买的时候花了2万,用了2年折旧1万,残值只能卖500元,净损失9500元就算营业外支出。
  ​​意外罚款​​:餐馆因为卫生检查不合格,被市场监管局罚了2万,这笔钱也要计入营业外支出。
  这7种钱都算营业外支出!老板必看清单
  1.​​资产报废的“割肉钱”​​
  当固定资产(如机器、车辆)或无形资产(如专利)因自然灾害、技术淘汰等原因报废时,清理费用比残值收入高的部分就算营业外支出。
  ​​案例​​:工厂的旧生产线报废,拆除费花了1万,卖废铁只收回5000元,净亏5000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2.​​做好事的“冤枉钱”​​
  企业做公益捐赠,比如向灾区捐物资、给学校捐钱,这些钱虽然光荣,但会计上属于营业外支出。
  ​​注意​​:捐给明星演唱会赞助费不算公益性捐赠,税务局不认,不能抵税。
  3.​​天灾人祸的“损失钱”​​
  洪水、地震、盗窃等意外导致的损失,扣除保险赔偿后的净损失算营业外支出:
  ​​案例​​:超市仓库被水淹,30万的货泡坏了,保险公司赔了25万,剩下的5万自己承担。
  4.​​罚款违约的“赔钱”​​
  包括行政罚款(如环保不达标)、合同违约金(如工程延期赔偿)、诉讼赔偿等:
  ​​反面教材​​:建筑公司拖延工期,按合同赔给甲方15万违约金。
  5.​​盘点发现的“消失钱”​​
  年末清点仓库时,发现货物或设备莫名其妙短缺:
  ​​案例​​:手机店盘点发现少了10台手机,成本3万元,查不出原因,只能认亏。
  6.​​债务重组的“让步钱”​​
  别人欠你钱还不上,双方协商少还一部分,这减免的金额也算营业外支出。
  ​​案例​​:服装厂欠面料商100万,对方同意只还80万,剩下的20万就是营业外支出。
  7.​​其他奇葩“倒霉账”​​
  ​​员工闹事损失​​:工厂工人罢工损坏设备,维修费2万。
  ​​疫情隔离损失​​:酒店被征用为隔离点,停业期间的房租、工资。
  这些钱看着像,实际不算营业外支出!
  1.​​日常经营的“小损失”​​
  奶茶店每天打碎的杯子(计入“管理费用”)
  便利店过期食品处理(计入“销售费用”)
  2.​​投资失败的“亏本钱”​​
  炒股亏了10万(计入“投资收益”负数)
  合伙开店倒闭(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3.​​固定资产盘盈​​
  2023年起,盘盈的固定资产(如发现账外设备)不再计入营业外支出,而是调整以前年度账目。
  营业外支出的“隐藏规则”——会计和税务的坑
  1.​​会计处理:直接扣利润​​
  营业外支出在利润表里单独列示,直接减少企业净利润:
  ​​分录示例​​(捐赠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公益性捐赠50万
         贷:银行存款50万
  期末再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冲减。
  2.​​税务处理:有的钱白亏了​​
  ​​不能抵税​​:行政罚款、非公益捐赠(如上述演唱会赞助)。
  ​​有限抵税​​:公益性捐赠在利润12%以内可抵税(企业年利润100万,最多抵12万捐赠)。
  ​​全额抵税​​:疫情捐赠、扶贫捐赠(需通过合规渠道并取得票据)。
  ​​血泪教训​​:某企业把10万环保罚款计入营业外支出,结果税务局不让抵税,相当于“亏了钱还要多交2.5万税”!
  老板怎么管好营业外支出?3个技巧
  1.​​买保险转嫁风险​​
  给仓库买财产险(覆盖火灾、水灾损失)
  给高管买责任险(避免诉讼赔偿拖垮公司)
  2.​​捐赠也要讲策略​​
  优先选择抵税渠道:通过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捐赠
  保留完整票据:捐赠协议、物资清单、收款凭证
  3.​​定期做“风险扫描”​​
  每月检查固定资产状态,老旧设备提前处置
  每季度核对合同违约条款,避免被动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