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机原价2万,用了2年折旧到1万,突然起火报废,残值卖了500元
净损失9500元就是“资产处置损失”
但如果奶茶店把闲置的冰淇淋机卖了1.5万(账面价值1万),净赚的5000元就是“资产处置收益”。
这5种情况都会产生资产处置损益
1.卖二手设备/厂房
工厂把老生产线拆了卖废铁:
拆除费花了1万,卖废铁收回5000元
净亏5000元计入“资产处置损失”
2.用资产抵债
服装厂欠面料商100万,用一辆市价80万的货车抵债:
货车账面价值60万(原值100万-折旧40万)
差额20万(80万-60万)算“资产处置收益”
3.专利技术转让
科技公司把一项研发失败的专利卖了:
研发成本50万,已摊销30万
卖给同行收了25万
净赚5万(25万-20万)计入“资产处置收益”
4.突发灾难损失
超市仓库遭洪水,保险赔了25万,30万的货全泡坏:
净损失5万(30万-25万)属于“资产处置损失”
5.债务重组“甩包袱”
建筑公司用一台挖掘机抵80万债务:
挖掘机账面价值50万(原值100万-折旧50万)
差额30万(80万-50万)算“资产处置收益”
资产处置损益的“三张脸”——赚、亏、免税
脸1:直接拉高或拉低利润
奶茶店年利润50万,卖掉设备赚了10万→总利润变60万
工厂年利润100万,洪水损失30万→总利润变70万
脸2:税务局的“算盘”
增值税:卖旧设备按13%或简易征收3%
卖价1万的设备,若按3%缴税→实际到账9700元
企业所得税:赚的钱要交25%,但有些能免税
疫情期间政府要求低价转让医疗设备,差额部分免税
脸3:财报里的“变形记”
赚的钱填在利润表“资产处置收益”栏
亏的钱用“-”号标在同样位置
连续三年大额亏损可能被税务局盯上稽查
老板最常踩的3个坑
坑1:把“报废”当“处置”
正确操作:咖啡机起火报废→计入“营业外支出”
错误操作:计入“资产处置损益”→可能被税务局罚款
坑2:漏算清理费用
某工厂卖旧设备:
卖价10万,账面8万→以为净赚2万
实际支付搬运费1万、中介费5000元→净赚只剩5000元
坑3:忽略折旧陷阱
设备原值100万,5年折旧到20万
第3年想卖50万,要按20万算账面价值→否则虚增收益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