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厂花100万买的缝纫机用了3年,账上还剩70万。但新款机器上市,老机器只能卖50万→需计提20万减值准备
房地产公司建的写字楼因周边交通不便,租金腰斩→楼价从1亿跌到8000万,需计提2000万减值准备
为什么要做减值准备?老板的“两怕一保”
1.怕报表变“照骗”
虚胖的账面:
一台机器账上值50万,实际只能卖30万→继续按50万算等于欺骗股东和银行
税务风险:
虚高的资产可能被税务局质疑利润造假,罚款补税
2.怕资源打水漂
沉默成本陷阱:
奶茶店花10万买的咖啡机没人用,继续挂在账上→占用资金影响新设备采购
3.保企业信用分
银行看到企业主动挤水分→认为管理规范,更愿意放贷
什么时候必须计提?这4种信号别忽视
信号1:技术过时成废铁
案例:
手机厂5年前花2000万买的零件生产线,现在只能生产淘汰机型→设备价值归零
信号2:市场崩盘卖不动
案例:
养猪场建的饲料仓库,因猪肉价格暴跌闲置→仓库价值缩水60%
信号3:物理损坏修不起
案例:
物流公司货车撞毁,维修费比买新车还贵→直接计提全额减值
信号4:政策变化遭暴击
案例:
教培机构装修的教室因“双减”政策关闭→装修费全额计提减值
减值准备VS折旧:亲兄弟明算账
对比项 | 减值准备 | 折旧 |
---|---|---|
性质 | 资产价值“突发疾病” | 资产价值“自然衰老” |
触发条件 | 突发贬值(如技术淘汰、天灾) | 按计划分摊(如每月计提) |
会计处理 |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减值准备
9
|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
税务影响 | 计提部分不能抵税
7
|
折旧费用可抵税 |
冰柜原价3万,按5年折旧→每月折旧500元(自然损耗)
第3年突发故障,维修费要2万,而新冰柜才1.5万→需计提1万减值准备(突发贬值)
老板必知的3个血泪坑
坑1:该提不提吃罚单
反面案例:
某工厂隐瞒设备贬值事实,3年少提减值500万→被证监会罚款200万
坑2:拍脑袋乱提减值
错误操作:
为少交税虚构设备减值→被税务局认定偷税,补缴+滞纳金
坑3:计提后不管账
风险提示:
设备价值回升时未冲回减值→导致资产价值低估,融资时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