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罚款不能抵税:工厂被环保局罚了5万,会计把这笔钱算进成本,但税务局说:“罚款不算成本,利润得多算5万来交税”。
所以,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税务局不让扣的钱-税务局白送你的优惠。
拆开看:所得税费用=“眼前税”+“未来债”
(1)当期所得税:今年必须交的钱
假设2025年某科技公司:
会计利润1000万
超标广告费20万(税法只让扣800万)
政府补贴50万(免税)
当期所得税=(1000万+20万-50万)×25%=242.5万
(2)递延所得税:给未来埋的“伏笔”
递延所得税就像“预存话费”——有些税今年多交,明年少交;或者今年少交,明年补上。
案例1:工厂花200万买设备,会计分5年折旧(每年40万),但税务局允许一次性扣200万。
第一年会计利润:100万(收入)-40万折旧=60万
税务局利润:100万-200万折旧=-100万(亏损)
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100万))×25%=40万(未来设备折旧完了要补税)
3个现实案例,看懂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案例1:奶茶店的“冤枉钱”
会计利润:50万(含超标广告费2万、客户违约赔款3万)
计算调整:
广告费超标2万(加回去)
赔款3万(税务局不认,加回去)
应纳税所得额=50万+2万+3万=55万
所得税费用=55万×25%=13.75万
关键点:罚款、超标的费用都要加回利润交税!
案例2:服装厂的“时间魔法”
2025年利润200万,花100万买了缝纫机
会计折旧:分5年,每年20万
税务折旧:一次性扣100万
当期所得税=(200万-100万)×25%=25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200万-100万)×25%=25万(未来4年每年要补5万税)
案例3:建筑公司的“免税福利”
2025年利润300万,其中包含国债利息10万(免税)
超标业务招待费5万(加回)
应纳税所得额=300万-10万+5万=295万
所得税费用=295万×25%=73.75万
老板最常踩的3个坑
1.把“利润总额”直接当税基
会计利润100万≠应纳税所得额100万!漏掉调整项可能被罚:
某企业漏加超标福利费10万,少交税2.5万,结果被追缴+罚款共5万。
2.忽略递延所得税的“定时炸弹”
2025年少交税,2026年可能补税:
科技公司第一年用加速折旧省税50万,但后面四年每年要多交12.5万。
3.搞混“永久差异”和“暂时差异”
永久差异(永远调增/调减):比如罚款、国债利息
暂时差异(迟早要调回来):比如折旧时间差
某老板把设备折旧差异当永久差异,少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财报被审计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