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旧设备多赚的钱:工厂把用了10年的机器卖了,比账面价值多赚3万,这钱就是其他收益。
别人欠钱不用还:服装厂有笔2万欠款,对方公司倒闭了,这钱直接变成“白捡”的收入。
和工资最大的区别是:工资是劳动换来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益纯属“运气好”或者“政策福利”。
这几种钱都算其他收益!老板一定要知道
1.政府发福利:补贴、退税、减税
现金补贴:新能源车企拿到环保补贴500万。
税收优惠: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不超过10万,免交的增值税算其他收益。
个税手续费返还:公司帮员工代扣个税,税务局返还2%的手续费(比如代扣1万税,返200元)。
2.处理“家当”赚外快
卖旧设备/厂房:超市把闲置仓库卖了,多赚的5万算其他收益(但专门做二手房买卖的公司不算)。
出租闲置资产:工厂把空闲的卡车租给物流公司,每月收1万租金。
3.投资理财赚零花钱
股票分红:公司买了10万股茅台股票,每年分红20万。
存款利息:企业账户里的100万存款,一年利息2万。
4.罚款、违约金等“意外之财”
客户违约赔偿:广告公司签了合同,客户反悔赔了3万违约金。
员工损坏赔偿:员工弄坏公司电脑,扣了3000元押金。
5.债务重组“减负”
少还欠款:建筑公司欠材料商100万,协商后只还80万,剩下20万算其他收益。
这些钱看着像其他收益,实际不算!
1.主营业务的“变种收入”
二手车商卖车赚的钱(这是人家老本行,算主营业务收入)。
银行收的贷款罚息(这是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
2.长期稳定的收入
连锁酒店收的房费(这是日常经营收入)。
工厂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利润(核心业务)。
3.需要“还回去”的钱
客户预付的定金(未来要发货或服务,属于负债)。
借银行的贷款(要还的,不算收益)。
老板为什么要管好其他收益?
1.避免“虚胖”利润表
假设奶茶店年利润50万,其中40万是政府补贴——这说明主业可能不赚钱,投资者看到会质疑。
2.防止税务风险
其他收益大部分要交25%企业所得税(除了国债利息等少数免税项)。曾有企业收到100万补贴没报税,被罚25万税款+12万滞纳金。
3.抓住政策红利
比如制造业买环保设备,既能拿补贴,又能抵税,相当于“赚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