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借款到期部分:如某制造业企业5年期贷款中剩余1年的本金;
应付债券到期部分:如房地产公司发行的5亿元债券即将到期兑付;
长期应付款到期部分:如医院融资租赁医疗设备尾款;
融资租赁负债到期部分:如物流公司冷链货车租赁合同剩余12个月的应付款。
关键区分点:若企业能自主展期债务至1年以上,则仍归为非流动负债。例如某能源集团与银行协商将10亿元贷款到期部分延长2年,则无需重分类。
通俗拆解:企业的“债务倒计时清单”
场景化案例解析:
案例1:建筑企业的“贷款拆弹计划”
某央企工程局承接海外项目时申请了8年期贷款,第7年年末剩余1年需偿还3.6亿元本金:
财务操作:
从“长期借款”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停止计提剩余利息(原每月利息支出180万元);
设立专项监管账户预存偿债资金。
风险管控:若项目回款延迟,需启动应急流动性储备或协商债务重组。
案例2:零售巨头的“债券兑付倒计时”
某连锁超市集团发行5亿元3年期债券,到期前1年财务部门需:
重分类2亿元到期部分至流动负债;
与券商合作设计“债转股”方案降低兑付压力;
动态监测现金流缺口,提前6个月启动资金筹措。
常见误区警示:
错误操作:某化工企业将5年期贷款利息计入此科目,虚增流动负债2,800万元;
合规要点:需在报表附注披露重分类依据及偿付计划。
三类典型场景攻防策略
场景1:医疗行业的“设备租赁尾款突围战”
某三甲医院融资租赁3台MRI设备:
债务构成:
原值:1.2亿元
剩余12个月应付款:3,600万元
创新操作:
与厂商签订“以旧换新”补贴协议(早偿可获15%折扣);
建立设备效能区块链档案提升残值评估公信力;
通过绿色金融通道获取低息过桥贷款。
成果:节省资金成本420万元,设备更新周期缩短9个月。
场景2: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迭代债务重组”
某锂电池企业淘汰产线涉及的债务:
识别重点:
设备抵押贷款到期部分:1.8亿元
环保治理保证金:2,000万元
风控措施:
与收购方签订“业绩对赌”债务承接条款;
设立区块链存证追溯环境责任;
申请碳中和专项补贴抵减偿付压力。
场景3:跨境贸易的“汇率对冲棋局”
某外贸企业持有1.5亿美元应付账款:
到期时间:9个月
对冲策略:
买入远期外汇合约锁定汇率;
设置AI预警模型监测美元波动;
采用多币种资金池分散风险。
成效:减少汇兑损失1,200万元,资金使用效率提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