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原归类为长期资产,但因合同约定或处置计划,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2个月内转化为流动性的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官方列示的典型内容​​
  ​​长期应收款​​:分期收款销售设备款、工程进度款等(如某半导体设备厂商9.8亿元分期合同收款)
  ​​债券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剩余1年内到期的债券(如某企业持有地产公司债券即将到期)
  ​​租赁收款额​​:适用新租赁准则的剩余1年租赁权益(如物流公司冷链货车融资租赁尾款)
  ​​可收回资产​​:已签订出售协议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如医院即将置换的CT设备融资租赁款)
  ​​关键排除项​​:采用折旧/摊销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即使剩余年限不足1年,仍需保留在非流动资产项目。例如某制药企业实验室设备剩余折旧期8个月,仍需在“固定资产”科目列示。
  ​​通俗拆解:企业的“资产倒计时清单”​​
  ​​场景化案例解析​​:
  案例1:​​制造业的“分期收款时钟”​​
  某工程机械企业与客户签订5年期分期付款合同,总金额2.4亿元。第4年年末时,剩余1年应收款4,800万元需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财务部门同步冻结剩余摊销,并评估客户信用风险:
  若客户为央企:按账面价值列示
  若客户为中小民企:计提5%坏账准备
  案例2:​​物流行业的“设备退役倒计时”​​
  某跨境物流集团50辆重卡融资租赁合同剩余11个月到期,账面价值1.2亿元。财务操作要点:
  重分类至流动资产,停止计提折旧
  与新能源车企签订“残值担保+置换补贴”协议
  开发运力效能模型测算最优处置时点
  ​​常见误区警示​​:
  ​​错误操作​​:某食品厂将损坏的包装设备计入此科目,虚增流动资产2,800万元
  ​​合规要点​​:需同步披露重分类原因及估值方法
  四类场景的攻防策略​​
  场景1:​​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换血术”​​
  某三甲医院影像科计划淘汰3台CT机:
  原值:9,600万元
  剩余融资租赁期:8个月
  操作流程:
  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与厂商签订“以旧换新”阶梯补贴协议(早3个月置换多获15%补贴)
  建立区块链设备健康档案提升残值评估精度
  成果:处置收益超预期30%,节省采购成本1,200万元
  场景2:​​REITs项目的“资产包周转术”​​
  某基础设施REITs管理5条收费公路:
  剩余运营权期限:11个月
  创新操作:
  设计“优先收购权+阶梯分红”吸引战投
  动态监测车流量数据智能调整估值
  开发现金流压力测试模型
  成效:资产周转率提升40%,项目IRR达8.7%
  场景3:​​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迭代阵痛”​​
  某锂电池企业淘汰产线处置:
  识别关联资产:设备尾款+环保治理保证金
  风险管控:
  与收购方签订债务阶梯承接协议
  区块链存证追溯环保责任
  避免1.5亿元潜在环境费用风险
  场景4:​​跨境贸易的“汇率对冲棋局”​​
  某外贸企业持有1.2亿元欧元应收款:
  到期时间:9个月
  对冲策略:
  买入远期外汇合约锁定汇率
  设置AI预警模型监测欧元波动
  成果:减少汇兑损失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