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的定义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公允价值应基于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报价确定,若无活跃市场,可采用估值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公允价值大白话解释
  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上大家现在公认的买卖价格”——
  ​市场价:比如股票实时价格、黄金交易所报价;
  ​买卖自愿:买卖双方都知情且愿意交易,不是被迫甩卖或高价接盘;
  ​动态调整:价格随市场供需变化,比如房价涨跌、比特币波动。
  举个二手车的例子:
  你的车在二手车平台挂价20万元,买家普遍接受的价格是18万元,这18万元就是公允价值;
  若车市火爆,买家竞价到22万元,公允价值就变成22万元。
  公允价值的三大核心特征
  ​1.市场参与者视角(大众认可,非个人主观)​
  ​要求:价格需反映市场普遍认知,而非个别企业或个人的判断。
  ​案例:某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10元/股,无论公司自身是否认同,均按此价计量。
  ​2.有序交易(非紧急抛售或垄断定价)​
  ​要求:交易在正常商业环境下进行,买卖双方有充分时间获取信息。
  ​案例:某房企破产拍卖房产,价格低于市场价30%,不能作为公允价值。
  ​3.计量日当前价格(实时更新)​
  ​要求:以资产负债表日(如12月31日)或交易当天的价格为准。
  ​案例:某基金持有的股票,12月31日收盘价50元,即使1月2日跌至45元,年末仍按50元入账。
  公允价值的应用场景
  ​1.金融资产(股票、债券、衍生品)​
  ​案例:某公司持有腾讯股票,按港股实时市价计量,每日变动计入损益。
  ​2.投资性房地产(用于出租或增值的房产)​
  ​案例:某商业地产公司聘请评估机构,按周边成交价评估写字楼公允价值。
  ​3.企业合并(收购对价分摊)​
  ​案例:A公司收购B公司,按公允价值评估B公司的专利、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
  ​4.数据资源与碳排放权(新型资产)​
  ​案例:
  某平台用户数据包在交易所挂牌价500万元,按此确认公允价值;
  某电厂持有的碳配额按当月交易所均价60元/吨计量。
  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
  ​1.第一层级:活跃市场报价(最优选择)​
  ​定义:存在公开、频繁交易的标准化资产报价(如上市公司股价)。
  ​案例:贵州茅台股票收盘价1600元/股,直接采用交易所数据。
  ​2.第二层级:可观察输入值(间接参考)​
  ​定义:虽无直接报价,但可参考类似资产价格或市场参数(如利率、汇率)。
  ​案例:某非上市公司股权估值,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3.第三层级:不可观察输入值(估值模型)​
  ​定义:依赖企业自身假设和模型计算(如未来现金流折现)。
  ​案例:某AI公司核心算法无市场交易,按预期收益法估值1亿元。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
  ​1.优点(为什么用它?)​
  ​贴近真实价值:反映资产当前市场价值,避免历史成本失真;
  ​全球通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IFRS),便于跨国企业财务对比;
  ​风险透明化:价格波动及时入账,暴露市场风险。
  案例:某投资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基金持仓,2024年股市下跌导致利润减少5亿元,但投资者认为信息更真实。
  ​2.缺点(为什么争议大?)​
  ​操纵空间:第三层级估值依赖主观假设,可能虚增资产(如某房企高估囤地价值);
  ​加剧波动:市场恐慌时资产价格暴跌,导致财务报表剧烈波动;
  ​成本高昂:需聘请评估机构或购买数据服务,中小企业负担重。
  案例:某P2P平台按自设模型高估债权公允价值,暴雷后投资者损失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