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一步明确: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现值的定义及特征  ​​现值大白话解释
  现值就是“把未来能赚的钱或要还的债,按今天的价值来算”——
  ​未来钱≠现在钱:比如3年后的100万元,现在可能只值80万元(因为钱会贬值,或者拿这笔钱投资能赚更多);
  ​折现率:相当于“时间成本”,比如银行存款利率3%,投资回报率8%。
  举个房贷的例子:
  你向银行借100万元买房,分30年还清,总还款额可能是200万元;
  银行把这30年的还款现金流按利率折现,算出现在值100万元,这就是贷款的现值。
  现值的三大核心特征
  ​1.货币时间价值(钱会生钱)​
  ​要求:今天的1元比明天的1元更值钱,需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
  ​案例:某企业投资100万元,预计5年后收回150万元,按8%折现率计算现值为102万元(证明投资可行)。
  ​2.风险调整(高风险高折现率)​
  ​要求: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时,需提高折现率以反映风险。
  ​案例:某初创公司预测未来5年收益1亿元,但因风险高采用15%折现率,现值仅4970万元。
  ​3.现金流可预测(需有明确依据)​
  ​要求:未来现金流需基于合同、市场数据或合理估计,不能随意编造。
  ​案例:某光伏企业与政府签订20年售电协议,按协议电价计算未来现金流现值。
  现值的应用场景
  ​1.长期资产减值测试(防止高估资产)​
  ​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案例:某矿山设备账面价值1亿元,但未来现金流现值仅6000万元,需计提减值4000万元。
  ​2.金融工具定价(债券、理财产品)​
  ​案例:某公司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按市场利率6%折现后发行价95元。
  ​3.养老金负债(未来要付的钱)​
  ​政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案例:某企业精算未来20年需支付养老金2亿元,按4%折现率计算现值为1.36亿元。
  ​4.数据资源估值(数字资产变现潜力)​
  ​政策依据:《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2024年)
  ​案例:某平台用户数据预计未来5年创收5000万元,按12%折现率计算现值为2840万元。
  现值的计算逻辑(四步拆解)
  ​1.预测未来现金流
  ​要求:需有合同支撑或合理市场依据(如订单、历史数据)。
  ​案例:某高速公路公司基于车流量预测未来20年通行费收入。
  ​2.选择折现率
  ​要求:反映货币时间成本和项目风险(通常参考国债利率、行业平均回报率)。
  ​案例:某新能源项目采用8%折现率(国债利率3%+行业风险溢价5%)。
  ​3.折现计算
  ​公式:现值=未来现金流/(1+折现率)^n(n为年数)。
  ​案例:第5年的100万元,按6%折现率计算现值=100/(1.06)^5≈74.7万元。
  ​4.加总所有现值
  ​案例:某项目未来5年现金流分别为100万、120万、150万、180万、200万,按8%折现率计算总现值约546万元。
  现值的优缺点
  ​1.优点(为什么用它?)​
  ​反映真实价值: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比历史成本更贴近现实;
  ​支持长期决策:帮助企业评估投资、并购的合理性;
  ​国际通用:符合IFRS等国际准则,提升财务信息可比性。
  案例:某跨国企业用现值评估海外并购项目,避免因汇率波动误判价值。
  ​2.缺点(为什么慎用?)​
  ​主观性强:未来现金流预测、折现率选择依赖人为判断;
  ​操作复杂:需专业财务模型支持,中小企业实施难度大;
  ​可能操纵利润:管理层可能通过调整假设虚增资产价值。
  案例:某公司夸大未来收入预测,将资产现值虚增2亿元,被审计机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