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成本+本月全部进货成本)/(月初库存数量+本月全部进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结存成本=月末结存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实例详解:超市如何用加权平均法算成本?
案例背景:某超市2025年3月销售苹果,存货变动如下:
3月1日:库存100斤,成本5元/斤(总成本500元);
3月10日:购入200斤,采购价6元/斤(总成本1200元);
3月20日:购入300斤,采购价4元/斤(总成本1200元);
3月25日:销售400斤苹果;
3月31日:剩余库存200斤。
分步骤计算:
计算总成本与总数量:
总成本=期初500元+本期1200元+1200元=2900元
总数量=100斤+200斤+300斤=600斤
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平均单价=2900元/600斤≈4.83元/斤
计算销售成本与结存成本:
销售成本=400斤×4.83元≈1932元
结存成本=200斤×4.83元≈966元
结果验证:
总成本(2900元)=销售成本(1932元)+结存成本(966元)≈2898元(四舍五入误差合理)
为什么企业选择加权平均法?
适用场景:
价格波动平缓:如日用品、文具等,采购价差异小,平均成本接近实际;
低频进货企业:每月进货1-2次,无需频繁计算(如家具厂商);
简化核算需求:中小企业人力有限,月底一次计算省时省力。
对比其他方法:
方法 | 优势 | 劣势 |
---|---|---|
加权平均法 | 操作简单,平滑价格波动 | 成本滞后,无法实时反映市价变动 |
移动加权平均法 | 实时更新成本,精准度高 | 计算频繁,依赖信息化系统
8
|
先进先出法(FIFO) | 匹配实际物流,期末存货接近市价 | 利润易受通胀影响,税务成本可能上升 |
优点 | 缺点 |
---|---|
计算简便:全月只算一次,适合手工账企业 | 成本滞后:若本月采购价暴涨,月末平均单价仍包含月初低价,导致销售成本低估 |
平滑利润:高低价采购相互抵消,利润波动小 | 管理粗放:无法追踪具体批次成本,不利于临期商品处理(如食品企业) |
合规性强: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审计证据清晰 | 不适用价格剧烈波动:如芯片行业,月末成本与市价偏差大,可能误导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