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可以理解为​“年龄积分折旧法”​。它的核心逻辑是:固定资产在年轻力壮时贡献大,应该多折旧;随着资产变老,贡献逐渐减少,折旧也相应降低。就像买一辆新车,刚买回来的第一年性能最好、使用频率最高,因此承担的成本分摊也应该更多;而到了第五年,车辆老化,分摊的成本自然减少。
年数总和法是什么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你买了一台价值1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计划用5年报废。如果用年数总和法折旧,第一年可能折旧3000元,第二年2400元,第三年1800元……最后一年只剩几百元。这种前多后少的折旧方式,更符合资产实际价值消耗的规律。
  原理拆解:为什么叫“年数总和”?
  假设一台设备能用5年,那么它的​“年龄积分”​就是1+2+3+4+5=15(即分母)。每年的折旧率是剩余寿命年数÷总积分:
  ​第一年:剩余寿命5年→折旧率5/15(≈33%)
  ​第二年:剩余寿命4年→折旧率4/15(≈27%)
  以此类推,直到第五年折旧率1/15(≈7%)
  年数总合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 (剩余使用年限 / 使用年限总和)
其中,资产原值是指资产的初始成本,预计净残值是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预计残值,剩余使用年限是指从当前年份到资产使用寿命结束的年数,使用年限总和是指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例如,如果一项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则使用年限总和为1 2 3 4 5=15。
  案例演示:5年设备如何折旧?
  假设条件:
  设备原值100万元,预计残值5万元
  使用年限5年
  年数总和=1+2+3+4+5=15
  折旧计算表:
表格
年份 剩余寿命 折旧率 折旧额(万元)
1 5 5/15 (100-5)×5/15=31.67
2 4 4/15 95×4/15=25.33
3 3 3/15 95×3/15=19.00
4 2 2/15 95×2/15≈12.67
5 1 1/15 95×1/15≈6.33

  验证:5年累计折旧=31.67+25.33+19+12.67+6.33=95万元,正好等于原值减残值(100-5),说明计算正确。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匹配收入与成本:设备初期产能高、收益多,多提折旧能更准确反映成本与收入的配比;
  ​税务优势:前期多折旧会减少企业利润,从而延迟缴纳所得税(相当于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风险防范:对技术进步快的设备(如芯片生产线),加速折旧能避免因技术淘汰导致资产价值虚高。
  年数总和法适用场景
  以下两类固定资产建议使用年数总和法:
  ​技术进步快的设备:例如新能源汽车生产线、3D打印机等;
  ​高损耗设备:如矿山机械、长期处于强震动的冲压机床。
  注意事项
  ​残值必须扣除:无论采用哪种折旧方法,残值都不能忽略(例如案例中的5万元);
  ​跨年度计算:如果设备在年中购入(如2025年6月),第一年折旧只计算6个月,第二年再按全年折旧率分摊;
  ​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时,生产设备计入“制造费用”,办公设备计入“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