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营业务成本仅与企业核心经营活动直接相关,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成本。例如:
制造业:销售自产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如汽车厂的钢材)、直接人工(生产线工人工资)及制造费用(车间设备折旧);
零售业:商品的采购成本(如超市进货支付的货款);
服务业:提供主要劳务的直接支出(如咨询公司顾问的薪酬)。
其他业务成本则源于非核心的辅助性经营活动,通常不构成企业主要收入来源:
销售多余材料(如家具厂销售剩余木材的成本);
出租闲置资产(如工厂出租仓库的折旧额、科技公司出租专利的摊销额);
随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如高端礼品盒的成本)。
案例对比:
某服装厂销售自产服装的成本(面料、工人工资)属于主营业务成本;若该厂将闲置缝纫机出租,每月计提折旧500元,则折旧额属于其他业务成本。
确认条件与核算规则:配比原则下的差异化处理
两类成本的确认均遵循配比原则,但具体规则不同:
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
必须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确认。例如:奶茶店当月销售奶茶收入10万元,需同时结转奶茶材料成本4万元、制作人工成本2万元;
对长期项目(如建筑服务)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进度确认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的确认:
与其他业务收入直接挂钩。例如:企业销售一批废料取得收入3000元,需同步结转废料成本2000元;
对租赁资产按使用期间分摊(如按月计提出租设备的折旧)。
实务要点:若错误将出租专利的摊销额计入主营业务成本,会虚增核心业务成本,导致管理层误判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对利润表的影响:核心盈利能力与辅助贡献的区分
在利润表中,两类成本直接影响不同层级的利润指标:
主营业务成本→抵减主营业务收入→计算主营业务利润(核心盈利指标)。
例如:手机厂商年收入1亿元,主营业务成本7000万元,则主营业务利润为3000万元,反映其手机产销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
其他业务成本→抵减其他业务收入→计算其他业务利润(辅助性收益)。
例如:该厂商出租闲置生产线取得年收入50万元,折旧成本30万元,则其他业务利润20万元,体现资产闲置利用效率。
对初级会计考生的意义:
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两类成本的区分是高频考点。考生需掌握:
科目性质:两者均为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均转入“本年利润”;
核心公式: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不含期间费用);
典型错误:误将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计入营业成本,导致毛利润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