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确认的​​应缴纳所得税与递延税项的会计处理结果​​,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之一。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即应交税费)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税会差异调整)两部分构成。
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的核心定义
  1.​​法律定义与业务实质​​
  所得税费用的本质是​​企业利润与税法规则的“对账”结果​​,具有三大核心特征:
  ​​双重计算逻辑​​:会计利润需按税法调整成应纳税所得额(如某企业会计利润1000万元,纳税调整后变为1200万元);
  ​​时间差异调节​​:递延所得税处理资产/负债的税会差异(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利润表穿透性​​:直接影响净利润(如100万元所得税费用使净利润减少100万元)。
  ​​案例​​:某制造业企业2025年会计利润500万元,但存在以下调整项:
  ​​纳税调增​​:超标业务招待费20万元、税收滞纳金5万元;
  ​​纳税调减​​: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00+20+5-10=515万元;
  ​​当期所得税费用​​=515万×25%=128.75万元。
  所得税费用的两大构成要素与实务场景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需遵循以下规则:
  1.​​当期所得税——税法规则的“实付账单”​
当期所得税
​要素​ ​定义与案例​
​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 ± 永久性差异 ± 暂时性差异(如某商贸企业会计利润200万元,因超标广告费调增3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30万元)
​纳税调增项​ 税法不允许扣除的费用(如罚款、超标的职工福利费)或未确认收入(如关联交易转移定价)
​纳税调减项​ 免税收入(如国债利息)、弥补亏损(如某科技公司用前5年亏损500万元抵减利润)
  ​​会计分录​​:
  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128.7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8.75万
  2.​​递延所得税——时间差异的“缓冲垫”​​
  ​​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如某设备账面价值8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形成20万元可抵扣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未来需补税的暂时性差异(如某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增值200万元,计税基础不变,形成应纳税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
  ​​案例​​:某科技公司研发设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会计折旧120万元,税法直线法折旧60万元):
  ​​暂时性差异​​=120-60=6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60万×25%=15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1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