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的本质是企业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动的“蓄水池”,具有三大核心特征:
非日常性:不来自主营业务(如外币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差额);
递延性:部分项目未来可转为损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税后计量:需扣除所得税影响(如某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值100万元,税率25%→税后净额75万元)。
与净利润的区别:
其他综合收益:反映资产/负债的未实现损益(如股票投资未出售前的公允价值变动);
净利润:体现已实现的经营成果(如销售商品的利润)。
案例:某外贸公司持有100万美元存款,年初汇率6.5,年末汇率6.3,汇兑损失20万元人民币。由于未实际兑换,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假设税率25%):
税后净损失=20万×(1-25%)=15万元。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的四大内容分类与典型场景
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项目——永久性“价值波动”
项目 | 定义与案例 |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 非交易性股权投资的未实现损益(如某科技公司持有初创企业股权增值500万元)
|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 | 养老金计划负债因精算假设调整产生的差异(如员工平均寿命延长导致负债增加200万元) |
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公允价值变动 | 金融负债因企业信用评级变化导致的公允价值波动(如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下调,负债公允价值下降100万元)
|
项目 | 定义与案例 |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 境外子公司报表折算为人民币的汇率差异(如欧洲子公司净资产因欧元升值增加300万元)
|
现金流量套期储备 | 套期工具有效部分的未实现损益(如石油公司锁定油价波动,套期保值收益80万元)
|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权投资未实现损益(如某基金持有国债公允价值上涨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