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因接受职工服务而需支付的各类报酬或补偿,属于负债类科目。通俗来说,它是企业“欠”员工的钱,包括工资、奖金、社保、公积金等,但尚未实际发放的部分。这一科目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核心考点之一。
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涵盖以下内容:
  ​​短期薪酬​​:
  ​​工资、奖金、津贴​​:如基本工资、绩效奖金、高温补贴等。
  ​​社会保险费​​: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含单位和个人承担部分)。
  ​​住房公积金​​:按比例计提的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的住房保障金。
  ​​福利费​​:如节日福利、员工食堂补贴等。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员工培训和工会活动的资金。
  ​​离职后福利​​:
  如企业为员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如企业年金)。
  ​​辞退福利​​:
  因裁员或员工自愿离职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其他长期福利​​:
  如长期带薪休假、长期健康保险等。
  ​​例子说明​​:
  假设甲公司2024年12月计提员工工资100万元,其中包含社保费20万元(企业承担部分)、公积金10万元(企业承担部分)。此时,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会增加130万元(100+20+10),待实际发放时再从该科目转出。
  应付职工薪酬的三大特点
  ​​负债属性​​:
  应付职工薪酬属于企业未支付的义务,需在未来通过现金或服务履行,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管理。例如,若企业计提了年终奖但未发放,需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列示为负债。
  ​​明细科目多​​:
  需按薪酬类型设置二级科目(如“工资”“社保费”),便于核算和审计。例如,某企业将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需确保不重复统计。
  ​​税务关联性强​​:
  ​​个人所得税​​:企业需代扣代缴员工工资中的个税,并计入“应交税费”科目。
  ​​社保合规性​​:社保缴纳基数和比例需符合当地政策,否则可能引发税务风险。
  ​​例子说明​​:
  乙公司2024年因未足额缴纳社保被稽查,需补缴社保费50万元并缴纳滞纳金。此时,补缴部分需调整“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费”科目,并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