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债​​是资产负债表中兼具“债”与“股”双重属性的混合金融工具,指没有固定到期日、发行人拥有赎回选择权的长期融资工具。作为《初级会计实务》“非流动负债”的核心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
资产负债表的永续债  永续债的核心定义
  永续债需满足三大特征:
  ​​无固定到期日​​:理论上永久存续,但发行人通常设置赎回条款(如“5+N”模式,每满5年可赎回或续期)。
  ​​利息递延权​​:发行人可自主决定是否支付当期利息,未付利息不构成违约(例如某地产企业因现金流紧张将2025年利息递延至2026年支付)。
  ​​利率跳升机制​​:若发行人选择不赎回,票面利率需上调以补偿投资者(如基准利率+300基点)。
  ​​案例​​:某新能源企业发行10亿元永续债,约定前5年利率4%,若第5年末不赎回,利率重置为LPR+3%。该债券计入资产负债表“其他权益工具”科目。
  分类规则​​
  永续债的会计分类取决于合同条款的“经济实质”:
  ​​权益工具​​:若发行人无强制付息或还本义务(如利息递延权无限制、清偿顺序劣后于普通债务),计入所有者权益。
  ​​金融负债​​:若存在间接义务(如利率跳升超过行业均值或强制付息条款),则计入负债。
  永续债的四大特点与实务风险
  1.​​核心特点总结​​
  ​​融资灵活性​​:不稀释股权即可补充长期资金(如某央企发行200亿元永续债用于基建项目)。
  ​​税务优化​​:权益类永续债利息可视为分红,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政策(居民企业间股息红利免税)。
  ​​资本结构修饰​​:权益类永续债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某房企负债率从85%降至78%)。
  ​​利率风险​​:市场利率上升时,发行人可能面临高成本续期压力(如某城投公司永续债利率从4%跳升至7%)。
  2.​​实务风险
  ​​信用风险​​:低资质发行人可能违约(如某地方国企永续债利息递延引发评级下调)。
  ​​会计错配风险​​:税务处理与会计分类不一致需纳税调整(如某企业永续债会计计入权益但税务按利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