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拆解:
假设你开了一家新能源公司,客户签了一笔1000万元的订单但要求6个月后付款。此时你急需资金采购原材料,于是将这笔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提前拿到950万元现金——这就是典型的“应收款项融资”。其本质是将未来的收款权提前变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包括的内容:
银行承兑汇票:由信用等级高的银行(如六大国有银行)开具的汇票,背书或贴现时可终止确认,计入应收款项融资。
举例:某制造企业收到工商银行承兑的100万元汇票,计划未来贴现,应分类为“应收款项融资”而非“应收票据”。
高信用应收账款:通过保理、资产证券化(ABS)转让的应收账款,且转让后企业不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光伏企业将1.48亿元应收账款打包发行ABS,提前获得融资40亿元。
特定商业承兑汇票:仅限信用评级AAA的核心企业开具的票据,可终止确认。
应收款项融资的三大特点:与普通应收账款有何不同?
双重业务模式:
既可能持有至到期收现,也可能随时出售。例如某科技公司持有500万元应收账款,既备用于支付供应商货款(可能背书转让),也计划在资金紧张时贴现,因此必须分类为应收款项融资。
公允价值计量:
不同于应收账款按摊余成本计量,应收款项融资需按公允价值入账,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案例:某企业将交通银行承兑的200万元汇票贴现,获得195万元,贴现息5万元计入“投资收益”而非“财务费用”。
风险披露特殊:
需在财报附注中披露已质押金额、权利受限情况。例如新能泰山公司用1.48亿元应收款融资时,必须在附注说明融资成本(4.5%以内)和追索权条款。
初级会计实务考点: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融资列示于“流动资产”项下,直接影响企业的速动比率和资金流动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