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的过程。简言之,它是固定资产因使用损耗而将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成本或费用中的会计处理方式。这一概念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折旧如何理解?
  固定资产的折旧本质是​​价值转移的经济过程​​。固定资产(如机器、车辆)在使用中会发生有形损耗(如物理磨损)和无形损耗(如技术淘汰),其价值不会一次性消失,而是随使用年限分摊到产品或服务成本中。例如,一家制造企业购入一台价值50万元的生产设备,预计使用5年,残值5万元。每年通过折旧分摊9万元成本(计算方式见下文),使设备价值消耗与生产收益匹配,避免利润虚高或亏损。
  在会计确认上,折旧需满足两个条件: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产需用于生产经营(如出租或生产商品),闲置资产通常不计提折旧。
  ​​成本可靠计量​​:折旧基于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折旧方法需根据资产使用特点选择,常见方法包括: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原理​​:将应计折旧额(原值减净残值)平均分摊到各年。
  ​​公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例子​​:公司购入办公用电脑,原价12,000元,残值率5%,预计用3年。年折旧额=12,000×(1-5%)÷3=3,800元,月折旧额316.67元。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价值稳定的资产(如办公家具),是初级会计考试高频考点。
  2.​​工作量法​​
  ​​原理​​:按实际工作量分摊折旧,适用于使用频率不均衡的资产。
  ​​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当月工作量×单位折旧额。
  ​​例子​​:物流公司货运卡车原价150,000元,残值率5%,预计总行驶30万公里。若本月行驶5,000公里,则月折旧额=5,000×(150,000×95%÷300,000)=2,375元。此方法体现“谁使用谁负担”,适合运输设备或专用机械。
  3.​​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前期多提折旧,后期递减。公式: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后两年改用直线法。
  ​​例子​​:设备原值100万元,使用5年,无残值。第一年折旧额=100万×40%=40万元;第二年=(100-40)×40%=24万元;最后两年平均分摊剩余价值。
  ​​年数总和法​​:折旧率逐年递减。公式:年折旧率=剩余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例子​​:同上设备,年数总和=1+2+3+4+5=15;第一年折旧率=5/15,折旧额=100万×5/15≈33.3万元。
  加速折旧法适用于技术更新快的资产(如电子设备),可递延纳税,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加速折旧政策。初级会计考生需注意:方法选择需基于“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