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材料(人工、制造)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人工、制造)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成本×直接材料(人工、制造)成本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人工、制造)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直接材料(人工、制造)成本分配率

定额比例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标准为基础,将实际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定额比例进行分配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核算过程包含三个核心环节:
定额标准制定:建立材料单位消耗量(如钢材3kg/件)、工序标准工时(如焊接工序25分钟/件)等基准参数
动态分配率计算:通过公式分配率=(实际总消耗量/定额总消耗量)连接实际生产数据与定额标准
差异分层消化:实际成本与定额差异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比例分摊,而非全部由完工品承担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波动大(月度变动≥30%)、定额管理基础扎实(偏差率≤3%)的生产场景。
定额比例法案例说明:航空复合材料部件制造
某飞机零部件供应商呈现:
工艺精度极高:碳纤维铺层角度误差≤0.5°
生产批次波动:月末半成品数量在300-500件间浮动(变动系数40%)
成本控制严格:需满足AS9100航空质量管理体系
解决方案:
建立环境补偿模型:
温度影响公式:材料定额修正值=基础定额×[1+0.002×(T-25℃)]
湿度影响系数:工时修正系数=1+0.15×(实际湿度-标准湿度)/10
采用三维扫描技术:
对80件在制机翼部件进行立体成像
自动生成铺层进度报告(完成度精确至2%)
实施效益:
通过差异分析发现热压罐固化时间缩短8%,年节约能耗成本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