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经济业务: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与完成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通过签章确认业务经手人、审批人,落实权责关系。
作为记账依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
支持审计与税务稽查:为外部审计、税务机关核查提供合法证据。
法律效力保障:在合同纠纷、司法诉讼中作为认定事实的关键依据。

会计凭证的作用就是“财务工作的证据链”——
记录事实:每一笔钱怎么花的、怎么赚的,必须有单据证明;
分清责任:谁花的钱、谁签的字,出了问题能找到责任人;
做账基础:会计根据这些单据做账,税务局查账也得认这些凭证;
防范风险:打官司、被审计时,凭证齐全才能自证清白。
举个煎饼摊的例子:
老板用现金5000元买煎饼炉,必须保存供应商开的发票;
顾客扫码支付10元,手机生成电子回单;
没有这些凭证,会计无法确认收支,税务局可能怀疑偷税漏税。
1.记录经济业务(证据存档)
要求:凭证需包含业务日期、内容、金额、交易双方等要素。
案例:某企业因未保存数据采购合同,被认定为虚增成本,补税200万元。
2.明确经济责任(权责到人)
签章要求:凭证需经手人、审批人签字或电子签名确认;
案例:某公司采购员用虚假发票报销5万元,因凭证有部门经理签字,责任共担。
3.作为记账依据(会计做账的“翻译本”)
操作规则:
根据发票、合同等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确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案例:某会计误将碳排放权购买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凭证附件不全导致调账。
4.支持审计与税务稽查(合规护身符)
审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需抽样检查凭证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税务稽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增值税抵扣均需合法凭证。
案例:某电商企业因电子发票未存档,被追缴税款及滞纳金80万元。
5.法律效力保障(司法证据)
司法实践:法院判决以凭证作为认定交易真实性的核心依据;
案例:某建筑公司凭工程验收单和付款凭证,成功起诉拖欠款项的甲方。
常见误区与风险提示
1.用“白条”代替合法凭证
风险:白条支出不得税前扣除,虚增利润导致多缴税;
案例:某餐饮企业用收据列支食材采购费100万元,补税30万元。
2.凭证管理不规范
错误:凭证未编号、装订混乱,审计时无法追溯;
正确:按月装订成册,电子凭证需加密存储并备份。
3.忽视新型业务凭证要求
案例:某企业未保存数据加密传输日志,数据交易被认定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