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来说,会计基本假设就是会计工作的四大前提:
“谁在算账?”(会计主体)
“算多久的账?”(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用什么工具算?”(货币计量)
这些假设解决了会计中最根本的问题:
如果不明确“给谁算账”,老板的个人开销和公司账目就会混成一锅粥;
如果不假设“企业能长期经营”,今天买的设备可能明天就要按废铁价记账;
如果不规定“用人民币记账”,财务报表可能变成“苹果10斤、香蕉20串”的菜市场清单。
四大假设的具体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分清“你的钱”和“我的钱”
核心:会计只记录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不掺和其他人的账。
例子:
小明开了一家奶茶店,会计只记录奶茶店的收支,小明自己买房、买车不算在内。
某集团旗下有A公司和B公司,两家公司各自独立记账,但集团合并报表时要把它们当做一个整体。
常见误区: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比如公司的一个部门(如销售部)可以独立核算,但不是法律上的独立法人,
2.持续经营假设:默认企业“不会突然倒闭”
核心:假设企业会像永动机一样长期正常经营,不会明天就破产清算。
作用:
资产按长期价值算:比如100万的设备按10年折旧(每年10万),而不是按二手价30万入账。
负债按计划偿还:比如5年期的贷款按月分期还,而不是要求“立刻还钱”,
反例:
如果企业濒临破产,会计必须改用“清算价”记账:设备按废铁价、库存打折甩卖。
3.会计分期假设:给经营过程“切蛋糕”
核心:把企业漫长的生命周期切成等长的时间段(年、季度、月)。
为什么需要:
老板不可能等企业关门了才看赚不赚钱,就像学生不能等毕业了才考试。
定期出报表:比如上市公司每季度发布财报,股民才能决定买不买股票,
中国会计年度是1月1日-12月31日,
4.货币计量假设:一切用“钱”说话
核心:只记录能用人民币量化的经济活动,其他信息(如员工满意度、品牌价值)只能当备注。
例子:
奶茶店卖一杯奶茶收入15元、成本5元——会计记录10元利润;
但“顾客好评率90%”这种数据,只能写在财报附注里。
局限性:
遇到恶性通货膨胀(比如货币贬值50%),会计需要调整账面价值,
为什么会计假设重要?
对企业:避免账目混乱(比如老板用公司钱买私家车)。
对投资人:通过标准化报表比较不同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对比A公司和B公司的年度利润),
对员工:工资、奖金、绩效有了计算依据(比如按月度销售额发提成)。
举个现实案例:
某煎饼摊老板同时经营奶茶店,若不分会计主体:煎饼摊赚的钱可能被误算进奶茶店利润;税务稽查时会被认定为“账目不清”,面临罚款。
通俗理解:会计基本假设是商业世界的“交通规则”
会计主体:分清车道,别越界,
持续经营:默认前方畅通,不用随时踩刹车,
会计分期:每公里看一次导航,别等迷路了才找方向,
货币计量:统一用公里/小时,别一会用“马匹速度”一会用“火箭速度”。
没有这些假设,会计就会像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看似自由,实则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