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经营假设赋予会计核算稳定性,其内涵可从三方面展开:
经营延续性:企业默认按既定目标使用资产、履行债务,不受短期波动干扰。例如,某奶茶店购入15万元制冰机,预计使用5年。在持续经营下,会计按直线法每年计提3万元折旧,而非因短期亏损担忧倒闭一次性计入费用。若失去此假设,设备需按二手市场价重估(如8万元),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非清算基础:会计核算以正常经营活动为前提,而非破产清算价值计量。例如制造业企业购置1000万元生产线,持续经营下按10年分摊成本;若面临清算,设备需立即按变现价值调整,资产负债率可能从55%飙升至68%,影响融资决策。
稳定性假设:默认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无根本性变化。此假设确保费用跨期合理分摊,如预付3年办公室租金36万元需分36个月确认(每月1万元),避免利润扭曲。
持续经营的实际应用:从理论到行业场景
持续经营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行业需差异化应用:
制造业:设备折旧与长期订单处理。某服装厂签订1年期500万元订单,持续经营下可分期计提原料采购款,即使短期资金紧张仍维持核算连续性;若假设失效,未履行合同需立即确认损失。
科技行业:研发支出资本化。AI企业投入2300万元开发算法,持续经营下可分5年摊销(年460万元),提升估值并获得融资;反之,费用化处理将导致当期亏损,融资受阻。
服务业:保险合同收入确认。保险公司售出10年期保单,保费收入需在保险期内分摊,而非一次性计入。若企业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如现金流断裂),未到期责任需转为负债。
反例警示:某餐饮连锁品牌因失去主要供应商,持续经营假设被打破,应付账款1.2亿元需立即清偿,触发供应链挤兑,最终破产清算。
持续经营的前提与风险:会计的“预警机制”
持续经营非永恒不变,其有效性依赖两大前提,并需关注风险信号:
前提条件:
经营环境稳定:无政策突变或自然灾害等冲击。例如,农药企业若主导产品被国家禁用(如高毒农药),假设即失效。
财务状况健康:具备偿债能力与流动性。管理层需定期评估持续经营能力,如流动比率>1、速动比率>0.5等。
风险预警指标:
财务风险:债务违约、大额逾期税金或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如网页1列举的12项情形)。
经营风险:关键管理人员离职无人替代、失去特许权或核心技术。例如物流企业速动比率跌破0.3时,需启动紧急融资避免破产。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提示:考试常结合案例要求判断企业是否丧失持续经营能力,考生需理解并掌握该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