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法​​是财务会计中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同步登记的记账方法。通俗地说,它要求每一笔钱的变动都必须有“来龙”和“去脉”,确保资金流动全程可追溯。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基础,为编制财务报表和试算平衡提供逻辑支撑。
复式记账法是指什么?  ​​大白话案例​​:
  你开了一家奶茶店,用银行存款10万元购入设备:
  ​​资金去向​​:设备增加(固定资产↑)
  ​​资金来源​​:存款减少(银行存款↓)
  复式记账要求同时记录这两笔变动,形成“双向追踪”,避免“钱去哪儿了”变成糊涂账。
  运作原理:借贷平衡与会计恒等式
  复式记账法以​​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核心依据,通过借贷双向记录实现动态平衡。其运作逻辑分为三层:
  ​​1.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
  ​​“借”与“贷”​​:仅为方向符号,无实际含义。
  ​​资产/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如现金收款→借:库存现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如股东注资→贷:实收资本)。
  ​​2.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每一笔业务需同时影响至少两个账户,且借贷总额相等。
  ​​典型业务分录​​:
典型业务分录​​
​经济业务​ ​会计分录​
用存款偿还供应商欠款10万元 借:应付账款 10万(负债↓)
                贷:银行存款 10万(资产↓)
销售商品收款5万元 借:银行存款 5万(资产↑)
                     贷:主营业务收入 5万(收入↑)
  3.试算平衡:自动校验账簿准确性​​
  利用借贷总额恒等关系(​​∑借方=∑贷方​​)验证分录正确性。例如:
  若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贷方余额合计,则存在漏记、错记或方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