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任何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至少两个会计要素的等额变动,例如:
资产与负债同增:企业采购原材料30,000元,货款未付。
资产类账户“原材料”增加(借方登记30,000元)
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增加(贷方登记30,000元)。
资产内部转化: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办公设备。
“固定资产”增加10,000元(借方)
“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贷方)。
关键点:所有变动均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确保资金总额不变。
复式记账法的规则:借贷记账法的核心逻辑
我国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其规则如下:
账户结构:
资产/成本/费用类: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如“库存现金”借方登记收入)。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如“实收资本”贷方登记投资者注资)。
记账流程:
步骤1:分析业务影响的账户及性质(如销售商品收到现金,涉及“现金”和“销售收入”)。
步骤2:按“资产增加记借方,收入增加记贷方”编制分录。
案例:企业销售产品5,000元,货款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
复式记账法的优势:为何成为会计基础核心?
全面反映资金运动
通过双向登记,清晰展示经济业务的源头与去向(如借款同时体现“银行存款”增加和“短期借款”负债形成)。
自动校验准确性
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可通过试算平衡快速检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