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二者缺一不可。
1.核算职能:经济活动“翻译官”
定义: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形成财务报表。
核心步骤(以销售业务为例):
确认:判断10万元销售收入是否实际发生(如商品已交付);
计量:按人民币计价,记录为“主营业务收入10万元”;
记录:填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明细账;
报告:月末汇总至利润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案例:甲服装厂2024年5月销售1000件衬衫,会计需确认收入50万元、结转成本30万元,最终在利润表中体现利润20万元——核算职能贯穿全程。
2.监督职能:经济活动的“守门人”
定义: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与控制。
监督重点:
真实性:核查发票、合同与银行流水是否一致(如虚构交易属违法);
合法性:检查费用报销是否符合税法(如业务招待费超税前扣除标准需调整);
合理性:评估采购价格是否偏离市场水平(如原材料单价异常需预警)。
案例:乙公司会计发现某笔“广告费”发票无实际投放记录,拒绝入账并上报管理层——监督职能避免企业虚增费用、偷逃税款。
会计的三大拓展职能
随着管理需求升级,会计职能延伸至预测、决策、评价领域,成为企业战略支撑。
1.预测经济前景:数据驱动的“导航仪”
应用场景:
基于历史销售数据,预测下季度市场需求量;
结合成本变动趋势,估算未来3个月现金流缺口。
工具:量本利分析、趋势预测模型(《初级会计实务》2025版新增案例)。
2.参与经济决策:经营方案的“评估师”
决策支持(以投资为例):
信息整合:提供项目预期收益、回收期、风险系数;
方案对比:A方案(投资100万,回报率15%)vs B方案(投资80万,回报率12%);
建议输出:选择净现值更高的方案。
3.评价经营业绩:绩效管理的“标尺”
评价维度:
资产效率:存货周转率从5次提升至6次,说明库存管理优化;
盈利水平:销售净利率同比上升2%,反映成本控制有效;
风险控制:资产负债率稳定在50%以下,符合行业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