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必须按月计提折旧​​。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除特殊情形外),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按月计提折旧能准确分摊资产成本,匹配收入与费用,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对于初级会计考生而言,这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需重点掌握其规则、方法及例外情形。
固定资产是按月计提折旧吗?  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是会计处理的强制性要求,其核心规则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具体规定如下:
  ​​计提时间​​: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次月起计提。例如,甲公司2025年3月10日购入一台电脑,3月不计提,4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次月起停止计提。例如,乙公司2025年5月20日报废一辆货车,5月需计提折旧,6月起不再计提。
  ​​终止计提条件​​:
  已提足折旧(即累计折旧额达到原值减净残值)的固定资产,即使仍在使用,也不再计提。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会计处理要求​​:
  折旧额计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分摊至成本或损益。例如:
  生产车间设备折旧→借记“制造费用”
  管理部门车辆折旧→借记“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企业需根据资产性质选择折旧方法,按月计算折旧额。均需按月操作: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特点​​:每月折旧额固定,适合价值损耗均匀的资产(如办公家具)。
  ​​公式​​:
  月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12
  ​​案例​​:一台打印机原值12,000元,残值2,000元,预计用5年。月折旧额=(12,000-2,000)÷5÷12=166.67元。
  ​​工作量法​​:
  ​​特点​​:按实际使用量计提,适合波动性大的资产(如运输车辆)。
  ​​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案例​​:货车原值200,000元,残值20,000元,预计行驶500,000公里。若本月行驶8,000公里,则月折旧额=8,000×[(200,000-20,000)÷500,000]=2,880元。
  ​​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适用场景​​:技术更新快的设备(如生产线机器)。
  ​​双倍余额递减法案例​​:设备原值100,000元,残值10,000元,使用5年。前3年按40%年折旧率计算,最后两年改直线法。首月折旧额=100,000×(40%÷12)=3,333.33元。
  ​​关键点​​: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若需调整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例外情况有哪些?​​
  并非所有固定资产都需按月计提折旧。例外情形包括:
  ​​不计提折旧的资产​​: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如超龄使用的旧机床)。
  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土地本身不损耗)。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如意外损毁的仪器)。
  更新改造期间停用的资产(需转入“在建工程”科目)。
  ​​特殊处理规则​​: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竣工的资产​​:按估计价值计提折旧,竣工后调整成本但不追溯折旧(如在建厂房暂估入账)。
  ​​融资租赁资产​​:与自有资产采用一致折旧政策,租赁期与尚可使用年限较短者作为折旧期。
  ​​实务提示​​:初级会计考生需注意,若漏提或多提折旧,需通过会计估计变更调整,但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