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本质是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期限。其分为两类:
时间型使用寿命:以“预计期间”衡量,适用于多数固定资产。例如,一栋办公大楼预计可使用30年,使用寿命即30年。
产量型使用寿命:以“生产数量或服务量”衡量,适用于高损耗设备。例如,一辆货运卡车预计行驶30万公里,使用寿命即30万公里。
理解这一点对初级会计考试至关重要。企业需在资产购入时合理预估使用寿命,作为折旧分摊的依据。若估计错误,会导致折旧额偏差,影响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例如,某工厂购入精密机床,若误将使用寿命从15年估为10年,会因年折旧额过高而虚减利润。
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需综合多因素:
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资产使用强度越高,寿命越短。例如,24小时运转的流水线设备,其寿命可能仅8年,而间歇使用的同类设备可达12年。
有形损耗:物理磨损或自然侵蚀。如沿海地区的钢结构厂房,因盐雾腐蚀,使用寿命可能从标准20年缩短至15年。
无形损耗:技术迭代或市场淘汰。例如,智能手机生产线因5G技术普及,使用寿命从10年缩减至6年,尽管设备物理状态良好。
法律或政策限制:环保法规可能强制淘汰老旧设备。如柴油发电机因排放标准升级,使用寿命从15年调整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