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类科目主要包括以下4类:
生产成本
功能:归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分配的制造费用。
明细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主要产品生产车间的费用(如汽车厂的发动机生产线)。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为生产服务的辅助部门费用(如工厂供电车间、维修车间)。
案例:某家具厂生产桌椅,木材费用(直接材料)、木工工资(直接人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车间设备维修费先归入“辅助生产成本”,再按耗电量分配至桌椅成本中。
制造费用
功能:归集无法直接计入产品的间接生产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设备折旧)。
分配逻辑:月末按合理标准(如工时、机器小时)分配至“生产成本”。
案例:电子厂组装手机,车间主任工资、厂房租金无法直接归属某型号手机,需先计入“制造费用”,再按各型号生产工时分配。
劳务成本
功能: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支出(如咨询公司项目团队工资、差旅费)。
案例: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项目,审计师薪资、外勤交通费借记“劳务成本”,项目完成后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
研发支出
功能:归集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新材料试验费、专利设计费)。
明细科目:
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管理费用;
资本化支出:符合条件时转为无形资产。
案例: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新药,实验室耗材费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临床试验通过后,后期投入转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关键提示:工程施工(建筑企业专用)、合同履约成本(新收入准则新增)也属于成本类科目,但《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侧重前4类。
成本类科目的会计处理特征
账户结构:
借方登记增加:发生成本费用时借记科目(如领用材料: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贷方登记减少:成本结转时贷记科目(如完工产品入库: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未完工在产品或未结转项目成本(如“生产成本”借方余额=在产品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
与损益类科目的区别:
成本类科目 | 损益类科目(费用部分) |
---|---|
期末可有借方余额(在产品成本) | 期末无余额(全额结转至本年利润) |
成本对象化(如A产品) | 费用期间化(如2025年管理费用) |
属于“资产过渡性科目” | 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