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定义的四大核心特征解析
1.源于“日常活动”
定义:日常活动指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业务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反例:处置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等偶发交易属于“利得”(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
案例:文具店销售笔记本属于日常活动;若将闲置收银机转卖,则属于利得。
2.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本质:收入必须引起企业净资产增加(资产↑或负债↓),最终体现为未分配利润增长。
案例:设计公司完成项目收款10万元(资产↑),同时所有者权益增加10万元。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关键区分:股东投资款增加所有者权益,但属于资本投入而非收入。
案例:企业收到股东注资50万元→计入“实收资本”;收到客户货款30万元→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4.经济利益总流入
范围:包括现金、应收账款、非货币资产(需按公允价值计量)。
排除项:代收代付款(如代缴税款)不确认为收入。
收入的三大类型及实务案例
收入按业务性质分类如下:
类型 | 确认条件 | 典型案例 |
---|---|---|
销售商品收入 | 商品控制权转移、成本可靠计量 | 服装店售出外套,客户已提货并付款 |
提供劳务收入 | 劳务完成进度可计量、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 培训机构完成60%课程,按比例确认收入 |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 资产使用权已转移、租金/利息金额可可靠计量 | 设备租赁公司收取季度租金 |
201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要求采用“五步法”确认收入:
识别合同:与客户签订具有商业实质的协议(如销售合同)。
识别履约义务:拆分合同中的单项义务(如销售设备+安装服务)。
确定交易价格:按合同价款或公允价值计量(现金折扣按折扣前金额确认收入)。
分摊交易价格:将总价分配至各履约义务(如设备售价80%+安装费20%)。
履行义务时确认收入:控制权转移时点确认(如商品签收、服务完成)。
易错点:预收账款(如会员充值卡)在提供服务前属于负债,完成服务后才转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