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类利得和损失源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与常规经营无关。例如,企业出售设备产生的收益属于“日常活动”,计入当期利润;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属于“非日常活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核心特征包括:
与所有者投入无关:非股东注资或撤资所致(如股东增资不在此列)。
不进入利润表:避免干扰营业利润,仅影响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
核算科目特殊:主要通过“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记录。
例子:某公司将自用办公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100万元。这100万元差额属于“利得”,但因非日常活动产生,故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非当期利润。
初级会计考试提示:在《初级会计实务》教材中,该概念是区分“利得”与“收入”的关键,考生需结合案例理解“非日常性”特征。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类,均需满足“非日常性”和“权益直接变动”原则: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如购买上市公司股票(非交易性目的),若公允价值上涨,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例子:A公司持有B公司股票(指定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年内公允价值从50万升至60万,则10万利得借记“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贷记“其他综合收益”。
套期会计中的有效套期部分
现金流量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有效套期部分):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开展套期,有效部分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例子:出口企业锁定美元收款汇率,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中有效部分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
资产重分类或转换产生的差额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时的公允价值变动:自用房地产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例子:C公司将仓库转为出租用途,转换日公允价值比账面高80万,80万利得增加所有者权益。
金融资产重分类差额: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权益。
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权益变动
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被投资方发生非净利润引起的权益变动(如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投资方按持股比例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子:D公司持有E公司30%股权,E公司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权益50万,则D公司确认15万(50万×30%)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特殊事项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净资产的变动:养老金计划精算损益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跨国企业合并报表时,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产生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注意:以下项目不属于此类(常见误区):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但属于成本费用分配,非利得/损失。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所得税:调整“资本公积”,但本质是递延所得税影响,非直接利得。